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當前位置:  首頁 教學課程

 

 第一篇

恭選自蔡老師講解

《中國人的遠祖是怎樣教導他的後裔》

做到後再說,是圣人。說了以後就能做到,是賢人。

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

 

白居易參訪鳥窠禪師,請教說:「什麼是佛法?」鳥窠禪師答曰:「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白居易言:「三歲小孩都知道。」鳥窠禪師笑答:「八十老翁做不得。」透過這個對話,我們可以體會其中的深意:學問重在力行。中國圣賢的經典是拿來自己照做的,這才是真功夫,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

愛的反面是冷漠。自己要先關懷別人,尊重別人,主動付出後人生會有大的變化。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一個孩子從小對長輩不恭敬,長大會恭敬嗎?人生的經歷告訴我:有禮貌是人生的莫大助力。

從真誠心里表露出的言行是不朽的。

「為他人著想」是世間第一等學問。

范仲淹家訓:圣哲人的後代,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對不起祖宗。同樣,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承傳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莫要等到50年後,美國的學者到我們的大學里,為我們講授「什麼是中國文化」。

沒有比不念親恩、祖宗恩、師恩,更折損福報的了。祖先的教誨念念都在提攜子孫後代。

什麼樣的人才是中國人?是血統重要,還是思想觀念重要?捫心自問,我們的腦子里裝的究竟是什麼?……也許五十年後,會有一場國際訴訟: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祖先。中國人不答應。然而,審判官手頭的證據確鑿:韓國人突出的表現是孝養父母、禮敬他人。而中國年輕人崇尚的是把頭發染成多種顏色,喜歡麥當勞、肯德基。

中國文化可以救家庭、社會和全人類。當我們面對家庭、工作、社會等問題束手無策時,用我們的摯誠和信心,在中國文化中尋求解決方法,按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次第,必能走向幸福美滿的人生。

對於古圣先賢的教誨、明師的教導,我只有一個心念:如何落實在起心動念處,落實在日常生活里?從來沒想過:這一條我做不到。

文言文是祖先的恩澤。學習文言文的障礙不在外界,而在自心。

我摸索了十多年的人生經驗,不過是經典中的一、二句話。

接觸《弟子規》後,越學越感受到它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以致於在為兄友介紹時,不禁痛哭失聲:為什麼小時候沒有人教我這些做人的道理?我絕不愿意下一代再走我的彎路。沒有人會自甘墮落,只是沒有機緣接受圣賢的教誨。

對於中國文化,要深入學習,抓住根本,學圣賢人的存心。還需根據現實中的人、事、物環境,靈活運用,不能學呆。如果不用謙恭的態度向圣人學習,就隨意妄加批評,那無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現今這個知識爆炸的環境中,對於學什麼,要做出正確的抉擇。書讀得多,并不代表有智慧。「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何以中國文化在近百年來出現衰象?萬法因緣生。衰象的因是讀書人言行不一致,自己所作所為與圣賢教誨相背。緣是有人帶頭摧毀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的光芒就是祖宗的庇蔭。要想復興中國文化,其因緣亦自可見矣。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