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課程
 

四書讀本節要

《中庸》分類


(甲) 總論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2.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乙) 道之明行

論君子能知道行道

1.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

以為舜乎。

(丙) 道之體用

1.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一) 道之體

1.子曰。道不遠人。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子事父。臣事君。

弟事兄。朋友先施。

2.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3.言顧行。行顧言。

4.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5.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二) 道之用

1.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2.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3.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郊社之禮。

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取人

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5.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6.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

之達德也。

7.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

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8.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

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9.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

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功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1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11.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丁) 道與誠

1.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

2.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5.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6.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禍福將至。善。必先

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7.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8.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

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9.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戊) 圣人之道之神化

1.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

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2.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

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3.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君

子未有不如此。

4.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5.聰明叡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

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

6.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己) 結論

1.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

可與入德矣。

2.不動而敬。不言而信。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篤恭而天下平。

3.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無聲無臭。至矣。

上一頁 // 下一頁

網站導航 - 聯系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