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課程
 

四書讀本節要

孟子章句節要

(1) 

趙氏注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1.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2.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王道之始也。

3. 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4.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言古圣人以百里之地以致王天下。謂文王也。)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5. 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6.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1.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圣人樂天。賢者知時。仁必有勇。勇以討亂而不為暴。則百姓安之。

2.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懮民之懮者。民亦懮其懮。樂以天下。懮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4. 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
成湯修德。以七十里而得天下。今齊地方千里。何畏懼哉。

5.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6. 茍為善。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卷三 公孫丑章句上


1.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2.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3.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閑。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4. 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圣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5. 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

6. 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

7.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8. 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

9.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故曰。遠人不服。修文德以懷之。

10. 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1. 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12. 大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1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4. 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15. 反求諸己。

16.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卷四 公孫丑章句下

 

1.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4.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知命者。不懮不懼也。祿以食功。志以率事。無其事而食其祿。君子不由也。

上一頁 // 下一頁

網站導航 - 聯系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