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課程-幼學瓊林-師友
 

【譯文】
  孔子講學於杏壇,從學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賢人竟有七十二人;馬融講學時堂上設絳帳,帳後有歌伎秦樂,而在帳前給學生講課。

  稱人設館教學叫做振鐸;待人詢問無異金鐘的扣響。

  漢人賈逵精通五經,上門求教的學生不遠千里,獻粟滿倉,時人謂其為舌耕,後人自謙執教課生為糊口或舌耕。孔子門生心中悅而誠服,諸生心中的疑問,得以合乎中庸之道。

  聘請來教書的先生敬稱為西賓,師席尊稱為函丈;在家設學堂叫做家塾,送給老師的學費稱做束修。

  桃李盡在公門,是稱道別人教授的學生或選拔的人才很多。苜蓿長闌乾,用來形容奉送給教師的薪俸很菲薄。

  冰生於水而寒於水,比喻學生的資質超越老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形容弟子的才能勝過師傅。

  未能進入先生之門正式拜師稱作宮墻外望;得到先生學問之真諦秘訣,稱做衣缽真傳。

  楊震博學明經,世人稱為關西夫子;賀循精通禮儀,世謂當世儒宗。

  負笈千里可見李固求師的殷切;立雪程門,可知游酢、楊時敬重師長的程度。

  弟子稱頌師長教導有方,說如坐春風之中,感謝老師栽培成就學業,說得沾時雨之化。

  為師嚴厲,道然後能受尊敬,陶鑄人才,自必取資模范,交友能善,德然後備,攻治美玉,當然有賴他山之石。

  吸取善行輔助仁德,都有賴於好的朋友,在交際中你來我往,輪流為主人及賓客。

  你我同心情誼深厚,好像締結金蘭之真摯。朋友之間互相砥礪切磋,相攜共進叫做麗澤自然相滋。

  先代有通家世的交情,在禮尊稱為父執;朋友有同生死的盟約,取其同心合意的意思故曰同袍。

  品行相合、意趣相同,心志相契的朋友稱為莫逆;心胸開豁,領會契合叫做忘形。

  廉頗與藺相如是同生死共患難的刎頸之交。孫策和周瑜自孩童時便是摯友,是自幼留角髻時感情就很好了。

  陳重與雷義之友情如膠似漆,其友情比之膠漆更堅固。雞黍原來就有了約定,可知張元伯和范巨卿情誼的深厚,朋友相約決不失期。

  王陽陞官,貢禹彈冠相慶,知王陽必會舉用自己;杜伯誤遭極刑,左儒寧死也不曲從周宣王的濫殺無辜。

  與善良的人交往,如同進入遍植芝蘭的花房,時間長了就聞不出它的香味,品格德行則受其熏染而高尚;與惡人交往,如同進入賣減魚的鋪子,時間久了便不覺得他的臭味,人也同樣變壞墜落了。

  肝膽相照,才稱得上是心腹之交。意氣不合只能算是口頭之交。自始至終有如一日叫做耐久;此老彼幼相得甚歡叫做忘年。

  朋友的交情如果能夠淡如水,交情能永久存在,則須要融化胸中的冰炭;不要為了飲食上的一些小細故,而彼此不合失卻和睦,最後弄得如同參商二星一樣,彼此互不相見。

  落月屋梁是杜甫(夢李白)詩中的名句,寫對李白的相思之情;暮云春樹也是杜甫的詩句,借兩地景物寄托思念之情,想李白的豐采神儀。

  陸凱折梅并賦詩一首,請驛使帶給遠方的友人,詩中說:「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王維折柳寫詩贈給將遠行的朋友,勸友人再飲一杯酒,因為出了陽關就見不到故鄉友人了,此詩就成了著名的送別曲「陽關三疊」。王摩詰手攀楊柳,悵送友人出行,為陽關最足傷情,唱三疊曲藉酬別意。

  在地上布好了草,相坐共談叫做班荊。班荊坐地,傾車蓋互相交談,是途中相遇的歡情,親自拿掃帚把門口打掃乾凈,這是迎接嘉賓的禮節,以此表示敬意。

  頻繁往來,參與機密而無所忌憚,這樣的幕僚稱為入幕之賓;不請自來,來時恰值機緣,這個稱為不速之客。

  共敘別情叫做分袂,和人結交叫盍簪。

  楚元王不設醴酒,可知他禮賢下士之心懈怠了;投車轄於井中,可見得陳遵挽留客人的心意很殷勤。

  蔡邕聽到王粲來急忙起身相迎,以致鞋子都穿倒了;周公洗頭時,先後有數位客人來訪,每一位來到,他都會挽起頭發來迎接,以示禮待賢士的真誠。

  陳蕃敬重徐徲,專為他設一榻以禮待之;季札和子產是兩賢士,縞帶紵衣互相投贈。

  ?子期去世後,俞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從此不再彈琴;管寧因華歆貪財羨富,非志同道合之人,遂割蓆分坐拒絕為朋。

  鮑叔知道管仲貧困,分財富時有意多分給他;須賈憐憫范叔窘迫,送給他綈袍,以示不忘故人。

  聯系主人和賓客的是感情,應盡賓主之誼,東南之美;朋友要以義相處,當推心置腹,互相切磋督促,共勉共進。

 

上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