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處世之道

 

 

 
 

     

()

按國人的傳統,奶奶帶孫輩是相當普遍的。對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婆媳之間往往有不同的見解和做法。在家庭中,為此類的分歧,婆媳之間鬧別扭、不和睦的屢見不鮮。難道婆媳之間真的是不可調和的嗎?看完下面的兩個例子後,我們自會找到解開這個結的妙方。

   場 景 一

午後,奶奶在精心地為孫女剝葡萄皮。兒媳見到心想:孩子也該學著自己剝了,總是這般嬌慣,非被寵壞了不成。於是,就對奶奶說:「媽,您就別剝了,她要吃讓她自己剝。」奶奶頭也不抬,一邊剝皮一邊回應道:「孩子小,她哪兒會剝。」兒媳聯想到奶奶平日對孩子總是包辦代替,孩子什麼也不肯學,心中更加不悅。就連聲說:「您別剝了,讓她自己來。」

三次請求無效,兒媳終於按耐不住,講出了連她自己都覺得離譜的話:

「別剝了,其實您的手指甲也不一定比葡萄皮乾凈。」言語剛出,奶奶的手立時停在半空中,家里的氣氛頃刻之間凝結了。奶奶疼愛孫女的心,被兒媳的這番話語深深地刺傷了。

往後……

   場 景 二

炎熱的夏日,奶奶攜孫子回兒子家。孫子興沖沖地敲門,側耳傾聽門內媽媽的反應。奶奶在門外絮絮地對孫子說著什麼。孫子轉頭對奶奶大聲喊:「別吵了,我都聽不見媽媽的聲音了。」這一幕被正在開門的兒媳看得一清二楚。聽到孩子這麼對奶奶講話,身為教師的她,清醒地意識到不能放過這教子的機會,便對孩子說:「對奶奶講話這麼沒禮貌,現在就向奶奶道歉。」

孩子站在門口,低著頭不肯向奶奶認錯。心疼孫兒的奶奶忙不迭地替孫子講話:「天這麼熱,還道什麼歉啊!快讓孩子進家涼快涼快吧。」

(畫外音:如果您是這個兒媳,此時會如何應對?)

兒媳非但沒有對未配合她的婆婆表示不滿,而是善體婆婆愛護孩子的存心,對兒子說:「你對奶奶這麼無禮,奶奶依然還是處處為你著想!」言罷,兒媳走到婆婆面前,誠懇地說:「媽,是我沒教育好孩子,我給您道歉。」說完又給老人深鞠一躬。

看到這一幕,孩子流下了愧疚的眼淚,教子的目的達到了。婆婆也為有這樣一個明理而孝順的兒媳欣慰不已。

當晚,兒媳趁房中只有婆媳二人的機會,和顏悅色地對婆婆講述一家人共同配合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婆媳兩人在一片和諧之中,就教育後代的問題很快達成了共識。

編後語:教子之妙,存乎於心。場景二中的兒媳,明了「慎於始」的重要性,善於抓住孩子犯錯的點滴機會,適時教子。在婆婆并不配合的當下,她仍善體婆婆的慈愛存心。最可貴的是,對於孩子的錯誤,她還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位兒媳,就是國學啟蒙中心的老師。她用活生生的實例告訴我們,圣賢的教誨離我們并不遙遠,時時可以用在日常的生活里。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