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處世之道

 

 

 
 

處世之道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所處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也急速在變化中,面對這復雜多變的環境,我們不禁要喟嘆,現在不僅做事難,做人更難。

一個頗負盛譽的企業名人,在一次內部培訓會上傳授了他從業十余年的成功秘訣時說道:『事業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如何處世做人。』 

的確,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能立足於社會,就得先從如何做人開始。明白怎樣做人,才能與人和睦相處,待人接物才能通達合理,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打開處世之道的第一把鑰匙:『與人共事,禮讓為先』 

在充滿競爭的今天,您認為提出『禮讓』是落伍了嗎?請先真心考慮下面的問題:

1.誰喜歡常常處於競爭沖突的高壓狀態?

2.誰喜歡『包貯險心』的同事或朋友?

3.誰喜歡『爾虞我詐』的人際交往?

 

病態的人際交往,使許多現代人身心疲憊,苦不堪言。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良性的互動和信義友善關系,是我們人人所希求的。既然人心同此向往,只要有人邁出真誠改善的一步,定會有人相感而動,在您身邊聚集一群互利、互助的同事、朋友。

 

首先我們應該拿穩『禮讓』這第一把鑰匙

 

『禮讓』化解諍訟之結,傳為美談的實例: 

 

1.六尺巷的來歷

清代康熙、雍正年間,桐城的張廷玉在京城做官。家人在桐城建相府時與鄰居發生爭執,彼此為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讓,官司打到縣衙里。張家總管連忙送信給張廷玉,盼望他給縣令寫信通融。張廷玉見家書後,復詩一首寄回:

千里求書為道墻,

讓他三尺有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誰見當年秦始皇?

總管接信後,深深領會張廷玉和睦禮讓、豁達明理的胸襟,立即讓出三尺地。鄰居看見張家退讓三尺,也隨即後退三尺,兩家不僅化解了諍訟,還為過往行人留下了一條六尺寬的通行巷道,大大地方便了鄰里鄉親。

 

在兄弟分家、同事朋友財務往來時,更要禮讓,因為是以德禮讓,可以消弭許多紛爭。如能常常這樣做,你就在社會上建立了公信力,人們樂於找你共事,也就是事業發展的機會就多;你需要別人幫助辦事時,也會有很多人擁護協助。可見:

 

禮讓是自利利他的相處之道,是真正的雙贏啊!更何況諺語常說:『量大福大』,以寬大的胸懷、禮讓於對方,往往是後福無窮。而這種例子,在周遭仔細觀察有太多、太多了。朋友們,我們不妨從己身做起,來驗證『量大福大』的道理。

能真正懂得禮讓的人,人生道路越走越寬越廣

 

2.郭子儀的啟示

 

在中國歷史上,郭子儀對於心術不正的小人來見他,縱然他的地位很卑微(郭子儀那時已封王),他一定見,而且一定坐得很端莊,穿上禮服來接見。有很多人覺得奇怪,就問他:『許多達官貴人來見你,你都很隨便,為什麼這些小職員來見你,你這樣嚴肅?』 郭子儀回答道:『這些人心術不正又很聰明,還很會巴結,不能得罪,萬一他將來做了大官,得了志,我們得罪他,他懷恨在心會報復。』

他的話後來果然應驗,擅長於巴結的這些人,很容易討得主子的歡心,凡是得罪他的人,在他得志的時候都不會有好結果,有仇必報。郭子儀一生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他有他的一套學問見識。

在中國古人身上,有許多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