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處世之道

 

 

 
 

惠風和暢的化導藝術

為人師表,恩育百代,具足「君、親、師」三個條件。即以和政領導,以和愛養育,以和敬化育。

以和敬化育,是教書育人的偉大事業。

孩子的心田,猶如純凈的小樹。老師則如同和煦的春風,輕輕拂過,便搖曳出嫩綠的枝芽,美麗的花朵。

每個人都有天生本具的才能稟賦,此之謂「天才」。或是思接千載,文采縱橫,或是妙筆師造化,翰墨點江山。甚至是燒得一手好菜,道道都能品出人心的溫暖,或是唱得一首好歌,曲曲流露人間的至情與真愛。

因此「樹人」,老師教書育人,就是發掘每個人天生本具的資質才華,承傳人類繼起的生命。百年樹人的教育事業,不能只是灌輸記問之學,此不但不足以為人師表,且是「長浮華,成何人」。

「樹人」是開啟智慧與靈性的教育,使其耳聰目明,舉一而能夠反三。「樹人」是能夠頤養心性,變化氣質的圣賢教育,是樹立成為利益社會的好人,能時時體會別人的需要。

反之若只是灌輸知識技能,得不到真實智慧,甚至學得死氣沈沈、呆若木雞,此之謂「束人」。束人的教育,源於自私自利的心行,各管各的,缺乏愛心,不能體會萬物同體相生的博大與和愛,從而把人捆綁在功利與欲望的枷鎖之中。

樹人,能使人體會「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束人,則若披枷帶鎖,不亦苦乎。

同理可證,干活干活,也要能越乾越活,而不能走向死胡同,這就成了「乾死」了。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源,在於干活的存心不同,理念不同。

束人教育培養成的專家,不幸成為了「專」業的「枷」鎖,專於記問之學,不能把道德學問切實落實。從而造成了「儒學」與「學儒」根本性的不同。

學儒之人奉行「教之道,貴以專」,所學的是一門深入、開啟智慧的大學問。學儒之人,能把《弟子規》圣學的基礎,落實在生活行為之中,對待一切人事悉皆和敬。此正是二者,具凡圣之差別的原因所在。

樹木,庇蔭了大地,美化了大地。在四時流轉,花開花謝中,演述代代承傳的意義。長愿「樹人」的教育,能若春風化雨,惠風和暢,潤育恩育百代千秋的後世子孫,此則為有志之士之所深盼。

以和政領導,是引領團體走向正道的根本。身教重於言教,領導是以德行感化大眾,上下心靈相通,默契十足,所謂行不言而教、心心交流,此之謂「靈導」。

領導,不但要「領」,還要能「導」,引領眾人導歸正道。此正道是以「倫理道德」為根本。

倫理,是不能忘本的為人準則。倫理,是有尊卑,有先後主次的。在下位者,不敢逾越長上,不敢輕慢長上。倫理,是各自在各自的軌道上,不以才干逾越輩分,不以權勢凌駕尊長。這是做人應有的厚道。守此常道,方能天長地久,否則必然曇花一現。

領導一個團體,需要有高度的智慧。以「開會」為例,所謂開會開會,開了就要會,在溝通當中開啟智慧,而不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甚至越開越誤會,越開越不會。此種越開越廢的會,耗時耗力耗情緒,看來還是少開為妙,您說呢?

還有一種「領倒」,是不領還好,一領就倒。這是不能以身作則,甚至仰仗權勢、攀附權貴,以強制命令壓制別人。所謂「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如此之下,何以得人心呢?

統而言之,「靈導」能提正人心之根本,「領導」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只有「領倒」,領了必倒。尊敬的朋友們,我們愿意做怎樣的一類呢?

大方廣網編輯部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