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讀經回答

 

關於[王祥剖冰]這則故事

繩墨女士:你好!

有關建議刪除[王祥剖冰]事,答復如下:

中國自古以來的[孝道]就是超越時空,跨越國度的。因此孝道才能流傳千古,代代相承。而孝不僅是中華文化五千年來的道德根基,也是建國立國與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的最大力量。這個孝是出自本性的倫常大道,不是學說、不是理論,是人類自然的本性,是順乎天道的自然法則,它的精神不僅歷久彌新而且是永恒的。

就如同二十四孝的故事,流傳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從四千多年前的舜王一直到宋代的黃庭堅,他們的孝心孝行,幾千年來不知感動多少人,而感人至深的孝行流傳在民間,代代無不贊嘆!無論是從戲劇的表演,或是文字的流傳或用圖畫的解說,不知多少人受到感動而為他們淌下熱淚,也不知啟發了多少人向他們傚法學習,同時也喚醒了多少人對自己不孝的省思!

翻開德育課本的每一則故事,都是可歌可泣,都是純凈純善的。發乎至誠的孝心,不僅僅是感人而已,其中有許多事跡,還感動了天地鬼神與萬物!因此,自古以來不僅沒有人懷疑,更沒有人否定他們的孝行有任何的不智,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也從未見有人對這些至孝的故事作過任何負面批評,或作出哪些是對後人誤導或造成不良影響的後果!因為傚法都來不及了,想想我們的德行與孝心連古人的千萬分之一都沒有,哪還有資格來批評他們的孝是智還是不智呢?因為每一則孝順故事,無不是發自內心的真誠,他們的孝心是自然流露,純為天性自然的體現!完全沒有絲毫的造作,與乞求任何的回報,更何況這些孝子一生的行儀尚且不只是行孝道而已,其他不為人知的仁義道德也是同樣感人至深,因為行孝之人他們言行之間,無不具足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德范。

然而今天,人不僅對孝道不明白,還產生莫大的誤解,更有甚者尚且批評古人的這些孝行為愚孝,實在令人悲痛!因為孝道承傳數千年,能綿綿不盡,是因為能祖祖相傳,代代落實。更何況[孝]不是用來研究,也不是用來討論的,是用來實踐的。今天,展開報章雜志,殺父弒母何以屢見不鮮,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是個結果,其原因就因為我們失去了紮根的家庭教育,與父母自幼的過分寵愛兒女;而學校在一切著重陞學之下,更不重視德行教育,所以在今天有幾個小孩能體會父母的辛勞?有幾個能自動自發自我學習?又有幾個能為父母分擔家務?幾乎沒幾個能體會[孝]是什麼概念,這實在是孝道不彰的緣故,而其背後所顯露的教育問題,也正是我們需要去仔細探討、研究的!

在去年,馬加爵被處決的翌日,輿論探討熱烈。不曾看網絡新聞的我,好奇的連續瀏覽了三天,不意竟然連連三天都有青少年殺父殺母的新聞出現,當下心里非常難過,曾幾何時,我們是一個何其良善的社會,但在經濟繁榮之後,社會景況竟是如此,實在教人痛心!假使再任其自由發展下去,我們的下一代將變得如何,真的實在不敢想像!今日不要說提倡孝道,即使說教育小孩怎樣做人都很難,因為大人都不知怎樣做人,又怎麼能教育好下一代呢? 

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代子孫,需要學習的風范典型,可謂是至真至寶,真誠永恒。但,今天,即便是送到家門口,我們也不見得能識貨,不僅不要它,還要將它趕出門!而這到底是什麼寶物呢?這就是我們優秀的文化,舉世少有的[孝道]。誠如<孝經>中所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簡單的說,一切的教育根本,就是從孝道開始。

而現在我們有機會讀了古圣先賢的孝順事跡,對於他們至誠的孝心與精神所遺留的風范,是要用心去體會才能感受到,是要用行動來實踐,才能感悟到古人的孝心是那麼的真純,而不是去探討他們孝行的真假?是好與不好、或智與不智?因為他們的孝行無一不是出乎至誠之心,我們要讀的是他們那種不畏艱辛的至誠心,甚至是不顧自己的性命來承順父母的心,逆來順受的顧全大局與犧牲奉獻維系家庭的和諧的心,盡管在那種環境是非常難忍的,但他們并沒有卻步,反而以真誠的孝心來感召,最後仍得以美善為結局,細細體會那種忍人所不能忍的極孝精神,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能流芳千古,萬代傚法的原因所在。

末學因為有機緣講德育故事,故對於每一則的故事,莫不深切去體會深入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與環境,因為二十四孝的故事流傳至今,雖然大家耳熟能詳,但一般的文字述說很淺短,實在不足以令人產生極大的感動,甚至發生誤解都有可能;尤其這麼感人的故事背後,娓娓道來,沒有一則不賺人熱淚,沒有一則不發自內心的感動,因此,如何將他們的感人事跡,講述得更好、更精采,令所有聽講的人,不但都能感動,更希望能起傚法學習之心,以藉此期能喚醒大家深切的反省自己對父母是否盡了孝心。

回憶當時備課的情形,每讀到他們至孝之行,真是感動莫名,字字血淚!不僅自己經常感動得泣不成聲,甚至鼻塞到不能正常的安眠。而上課時因為自己融入故事的情境,自然也感染臺下的學員,許多莫不感動地頻頻拭淚;其中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伯母,她向我說道,每一次上課她都要帶許多的衛生紙,因為每聽一次課不僅感動,也深深觸發她自己不孝的懺悔,所以一輩子能在晚年間,聞到古圣先賢的偉大孝行,明白自己不孝的過失,能及時懺悔,她感到非常的欣慰。所以,我經常看到她老淚縱橫,也有的學員在上課間就禁不住抽泣起來。足見人人的孝心皆是本性所具足,而今天為什麼大家不認識,是因為我們這一代失教了這傳統的孝道,不但家庭沒教好,學校也沒有教育,所以流傳幾千年的至德要道,到了我們這一代眼見就快被潮流所淹沒,若祖先有知,必定天天垂淚泣血!

尤其是[王祥剖冰]這則故事,當深讀王祥的一生傳記時,更是感動不能自己,不知有多少次是掩書而泣的!而由於二十四孝的故事,其背後的細節情形,并沒有被詳細的介紹出來,再加以講課的老師也無從體會深入時,故事就不免要引起誤會或遭誤講。我想今天您有這樣的疑惑,也許也有多人和你同樣有所質疑,我想,這完全是對故事的內容缺乏領會與對時代背景不了解之故。今在此,愿就講課時的一些體悟與感想向大家報告。我們且從新來回味[王祥剖冰]的故事。

王祥是晉朝時候的人,距今近二千年。年紀小小就失去了母親,父親續弦了,娶的是朱氏,自此之後王祥就步上了極其坎坷的旅程。因為後母兇悍跋扈,不僅常在父親跟前造謠生非,也經常制造不實的壞事嫁禍於他,讓他的父親誤解他,不愛他。而只要王祥表現不順母意時,一定換來後母的毒打與責備,甚至無理的要求逼他於死地,我們想想這種日子對一個小孩言,情何以堪,然而一切的苦,王祥不僅默默承受,而且并沒有因此而頂撞父母,或懷恨後母,只是希望能有那麼一天後母能接納他。而從正史的記載,後母對待他的殘酷并不亞於舜王。一直到王祥娶妻生子後,後母仍舊不放過他,還會照常打他,甚至他的妻子也一并處罰;所幸,他有一個非常敬愛他,又暗中掩護照顧他的後母所親生弟弟,名叫王?。

王?生性善良淳厚,他在德育故事中,友愛兄長王祥的手足情義,千百年來不知感動多少人,而這位同父異母的弟弟,每每看到哥哥被母親毒打,不但會跑過來哀求母親,同時也會跪在跟前,讓母親打他或爭著代哥哥罪罰,就這樣經常地幫著哥哥,所以兄弟倆的感情特別好,不知是否老天有眼,特別照顧王祥,抑或王祥的孝行感動了弟弟,到了長大的時候,王祥的孝行已經傳遍了鄉黨鄰里,孝行感動了朝廷,於是被推舉為孝廉,而這時候的後母更是氣憤,很想用法子給王祥毒死,不料卻給弟弟發覺了,就在千鈞一發間,弟弟搶奪了已經要喝下的毒酒,就要喝下的霎那,後母打掉了那杯毒酒,良心發現了的後母,抱著親生兒子,痛哭失聲,對自己一生袒護王?的私心,無所不用其極的想加害王祥,最後想不到差點將自己骨肉毒死,自己這麼狠毒,兒子卻又這麼善良愿意代兄死,這種共患難共死生的手足情,任憑鐵石心腸看到這一幕,沒有不落淚,這是人間的溫暖又是人間的遺憾!怎不叫後母震撼,而悔恨交加呢!三人抱在一起痛哭,也化去了一家的陰霾。此後,兩兄弟的感情更加深厚,後母也待王祥如同己出。

王祥與王?兩兄弟,都非常長壽,活到八九十;一生當中,一路走來是患難與共,相互扶持、相互照顧、相互安慰、相互提攜。尤其是王祥一生的孝行,不僅德高望重,風范國內,後來也出仕為官;初任官時,一位權位極高的朝廷老臣非常賞賜王祥,肯定他的德范,贈送一把追隨多年的鎮家寶劍給王祥,并告它將帶來一家無比的吉祥與興旺,并深深的期勉他。王祥知道它是無價之寶的吉祥寶劍後,并沒有留給自己珍藏,趕緊轉送給弟弟王?,并將老者的期許轉告了弟弟,這種手足之情兩人一直維系到終老。後來弟弟也當了官,二人在朝中也甚有建樹,權位殊高。兄弟倆的後裔子孫也非常賢能有德,幾代興盛不衰,且皆為朝廷棟梁。我們深入的看了王祥二兄弟的一生,真的是應驗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的古訓。

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小時候的王祥,他是如何渡過這麼艱辛的童年與少年,而他的孝心又是如何感動天地。人的善心孝行莫不出自天性,尤其是童年最為純潔,絲毫無半點污染。王祥在失去母愛之後,父親為照料王祥,不得不續弦來照顧他,焉知後母生性不善,視之如眼中釘肉中刺,當然就不免要百般挑剔與虐待王祥了。可想而知,失去母愛的孩子自然要比一般孩子來得長大成熟些,同時也會比較懂事善體人意,所以盡管王祥在這麼小的年紀里遭到這樣艱困,但他沒有被擊倒,反而更加孝順。而後母對他每件事的無理要求,王祥也竟然皆能逢兇化吉,化險為夷。

有道是[人有善愿,天必從之],當我們看到他的後母要在冰寒的冬天里吃新鮮的活魚,這簡直是無理的要求,王祥在這樣冰冷的天氣里來到了已經結凍的冰河中,眼見一片的雪白大地,何處能捕捉到魚呢?而不能得到魚就不能回家的情形下,可憐的王祥只能臥在冰天雪地里,淌著淚水呼喚著母親,無語問蒼天,靜靜地等待奇跡的到來!真的是皇天不負苦心人,突然聽到一陣陣的聲響,曙光乍現,一看真的出現了奇跡了,冰河中迸裂了一條小縫,漸漸地愈來愈大,突然兩條鯉魚給跳了出來,仿佛是自動送上來的,終於王祥完成了任務。

刻薄的後母寒冬要求吃鮮魚,園中的果樹也要求王祥要照顧好,掛在果樹上的果子不僅要照顧好,而且更不可讓果子給掉了,這種不可能做的事,後母卻一再的強迫他要做到,否則當然又要換來處罰。因此,每當風雨交加的時侯,可憐的王祥就會跑到果樹下,抱著大樹痛哭,哀求果子千萬別掉光光,否則他還要遭受嚴厲的處罰,在風雨中的王祥是這般可憐的度過,比起別人家的小孩躲在家中,這不同境遇,怎不令人為王祥鼻酸呢?而這樣純潔的孝心,王祥沒有懷恨後母,反而還盡心盡力去達到要求,這種孝行怎不感動天地,老天怎不於冥冥中保護他呢?於是說也奇怪,結實累累的果子竟然沒掉幾個。

事實上我們環顧歷史,以德行感召天地萬物者不知有多少。例如:康熙皇帝得知境內有地方久旱不雨,於是齋戒沐浴,在天壇舉行祈雨儀式,典禮開始,晴空萬里,求禱結束,只見烏云密布,待至宮中,即刻傾盆大雨。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在任寶坻縣令時,境內也遇到乾旱,袁先生以至誠心向天求雨,也同樣得到甘霖,又有孝子路上遇到老虎,與老虎溝通老虎亦受其感動而不傷害他,像這種感應事跡在歷史上,記載不勝枚舉。

當我們讀這麼感人的故事時,千萬別以為那只是一個歷史故事而已;因為在人生的旅程當中,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幸福美滿的。在迎接幸福之前,往往可能要是接受極大的風雨洗禮,才能鍛煉體會出人生幸福的真滋味,那就是愛與感恩。而這種良善的本質是人人本具的,如果現在我們失去了,那也是極其短暫,因為我們的自私自利與嫉妒、瞋恨心尚未去除,所以良知才因而不能喚醒,但是透過古圣先賢的垂范教誨與那種堅毅的耐心實地體現,正是啟發我們學習忍耐與勤奮的最好榜樣!

[孝]不是難事,就從自身開始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開始吧!

因為人能感恩,才能知道什麼叫愛,能明白愛的真義後,自然就能落實於點滴的日常生活當中。

 

              大方廣 敬復
              2005年1月29

  上一頁 //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