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讀經回答

 

 

讀經的困惑

最近,本網的留言板一連收到網友兩份類似的留言,其內容如下:

1. 主題: 如何教育0-13 歲的兒子   余女士

尊敬的老師您好,是這樣的,自己初學傳統文化,為人母想想兒子以後可以為社會貢獻,我的兒子現在1歲8個月,聽說嬰兒0-3 歲吸收能力是百分之百的、聽經典要聽完所有的中華經典嗎?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等等。 如果是,是否每個經典要聽上100次以上?

我不打算送孩子去幼稚園,那三歲開始教他讀經先教弟子規,多久再教三字經,是否各讀一千遍就可,再是教五種遺規,要什麼時候才開始讀論語?不想讓他上學,學校會污染他純潔的心靈,有意想三歲送孩子去全年寄宿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學校,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學校或私墊,因自己或者老師有的教育次序,請老師指點迷津!

2. 主題: 13歲的男孩如何讀經   心田女士  

尊敬的老師:您好,我兒子今年13歲,在他小時侯,因為很認同經典教育,所以也讀過《弟子規》《論語》等經典,但後來沒堅持下來,時斷時續,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年放暑假,我讓兒子讀《論語》他還是愿意,只是讀了幾天後,提出來說,媽媽,我不懂里面的意思,讀了,又啥用啊。所以,我想找一本關於《論語》的注解的書。請老師能不能推薦下。請了細講《論語》,自已先看了下,覺得講得很細,不曉得兒子有沒有耐心看完。老師,能不能推薦下適合13歲孩子看的。

另外,對「學而時習之」的講解,上次我聽一個小升初的培訓班,老師講,習是復習的意思,但我看書里的講解是練習,運用的意思。而如果考試的話,也會取復習的意思。這種情況下,怎樣給孩子講呢。請老師指教。謝謝老師。

看到以上的留言,我們深深為越來越多的家庭能陪伴孩子從小學習傳統文化而感到高興,在傳統文化倫理道德教育缺失已久的今日,若能重新恢復發揚光大,真讓人感到欣悅。

時光飛逝,猶如白駒過隙。孩子的成長,每天每天看起來很緩慢,但當轉身回頭之時,就會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而他人生中最寶貝的童蒙養正期已過,他很多言語、行為、思想的習慣已經養成。當我們發覺不對想改正的時候,基本不可能了。

所以,在一開始就明確正確的道理,非常重要!

留言家長的憂慮,家長的思考,種種預期,在這十幾年的千家萬戶的試驗中,已經早有了結果。所以在此和大家進行一點粗淺的交流。

首先,為人父母必須明確: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重中之重,萬不可將孩子從小推到外面,寄托於他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生活在這世間,最早是在家庭環境中確立人生位置,學習「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等種種美好品德。家庭之中天然的親情關系,將會對孩子一生的思維定位起到決定性作用。

孩子在家庭中自然接觸到尊長、父母、家族親屬、以及由此延伸的各類人群。在父母的帶領和指導下,他就能慢慢清楚這其間的關系,并由父母的言傳身教,從小學會如何待人、處事、接物。

這是一個決定他整個人生幸福與否的核心環境,他在親情摯愛的氛圍生活,猶如小苗有陽光、空氣、水分、土壤,就能身心和諧地長大。改變它,將會讓孩子從小不太懂得系統的人際關系,面對親人甚至也會有身心距離感和不信任感、冷漠感、戒備感。

所以,請一定意識到,孩子不能從小離開家庭,不能離開最愛他的親生父母。

我們曾認識一個小男孩,因為家長工作繁忙,從幼稚園就將小孩送往貴族式寄宿學校。他們收入很高,夫妻倆認為,花這麼大的價錢,讓孩子進這麼好的學校,孩子肯定會很快樂地學習和生活的。

沒想到,孩子由於缺乏親情的滋潤,又無法改變寄宿的命運,小小年紀就滿懷心思,憂郁、孤僻、暴躁、渴望愛撫和稱贊、想表現又害怕……種種矛盾體現在一個幼兒的身上。由於性格特別於是經常受到批評,以至於孩子愈發以更強烈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終於,經過幾年「洗禮」之後,孩子成為個性特別偏執,容易激動,在短時間內大喜大悲,爆發力很強,又特別自卑的孩子。

我們觀察到,每當父母雙雙跟他在一起的時候,這個孩子就紅光滿面,興奮不已,特別快樂。而當父母讓他留在學校做乖寶寶,回去忙自己的事情後,這個孩子當天必定在學校大鬧一場。

這是個特殊的例子嗎?

看起來特殊,其實,從小不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孩子,他們身心的欠缺,是任何其他的東西都彌補不了的。他們的一生,在內心深處都有一首綿綿不絕的悲歌,到老想起都滴不盡的辛酸淚。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請一定讓孩子在父母身邊成長。

其次,父母自己的責任在哪里?

從懷孕那天起,孩子與父母之間就形成了最親密的關系。父母是孩子的依靠、榜樣和力量。孩子的一切與父母的一切息息相關。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終身老師,這個身份非常重要。孩子的成長就指望父母了。

指望父母的什麼呢?

父母榜樣的力量,父母的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所有,都是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到內心的內容。

因此孩子幸福成長的根本在於父母的素質。

所以這下我們就明確了,想要孩子成長為優秀人才,國家棟梁之才,父母自己要首先做到。您們所期望孩子學習的一切,自己應該深入其中,努力學習、力行圣賢教誨,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反復體會,竭盡全力做到最好。當父母能做到的時候,您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懂事,居然有些方面他吸收後,能做到比自己還好。真正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再者,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古代的私塾。古代私塾才是全社會正常的辦學,私塾先生俱是全才,琴棋書畫,天文地理,文武之道,治國安邦經略無所不通,故能承擔教書育人之重責大任。

而現代社會,目前國家正規學校,無論軟體硬體,均具備完整的系統性和綜合性。作為這個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融入社會普通環境,才有可能歷練到人情通達,世事洞明。將來服務社會才有可能。

曾經有一個家庭,將兩個孩子送往當地某沒有在政府部門登記的讀經學校,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倆孩子很多行為非常怪異,連寫字都怕人看見。後來家長果斷退學回國家正規學校上學,很快兩兄弟就變得非常快樂活潑了。

有關於孩子讀經問題,作為童蒙養正的基礎,最好的莫過於《弟子規》,如將其每一句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就打好了圣學做人的根基,而後再讀其他的圣賢典籍:如《三字經》、《孝經》、《大學》、《論語》、《中庸》、《孟子》、《老子》、《莊子》、《禮記》、《易經》等。在遍數方面無需強求,如果每天讀經在一定的范圍內讀10遍,一周就能讀70遍,70遍後就會很自然地記下來,即使記不下來,也可以朗朗上口。也可以根據年齡及能接受的長度而定。天天保持誦讀,一來可練音聲,且誦久了聲音自然宏亮,講話聲音也變得很好聽。如果家里的成員由父母帶領每天撥出30~60分鐘共同讀誦,一年的時間可以把《論語》完全背下來。

若要了解更多實際操作,可以學習楊老師的課程《如何教導兒童讀經》http://www.dfg.cn/gb/djjsh.htm,按照老師教導的方法進行。謝謝!

接下來,我們討論第二個話題:怎樣讀經典才能明曉其義?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經典是集圣賢畢生的豐富人生經驗與智慧所積累的精華。因此,沒有一點人生閱歷,有時也難以體會其中的道理,故二十歲可能有二十歲的體會,三十歲可能較深入的理解,四十或五十歲之後或許又有新的見解,因此經典的珍貴與價值,就在於因人而異而有見仁見智的看法,所以才說經典有無量義,可深可淺,只要讀者能受益就與經典產生了共鳴。

就拿《論語》來說吧,我們來看開頭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譬如,世間有很多學問,都需要我們去學習。若是身為學生的,如果上課能夠認真學習,放學回家就抓緊時間去溫習,若反復習練的次數多了,自然熟能生巧,成績提高,我們的心中也會充滿喜悅。又如孩子在家里能學習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跟著媽媽學習怎樣摘菜,怎樣疊衣服,怎樣洗衣服,孩子一定會變得能干,又會做事。《大學》中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孩子若能從小學習勞作,可以啟迪孩子做事的智慧,干活的態度與承擔責任的培養,其實人能落實做好每一件事,也是極令人滿心喜悅的。

又如我們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老師教完示范後都會強調說,一定要把握時間去練習,堅持的反復地練習百遍甚至千遍之後,就能掌握要領,寫出來的字自己看了也會發自內心的喜悅。所以我們學《弟子規》《論語》圣賢之道,若能不斷深入地學習其中的深義,并能隨時隨地去落實,把自己不好的習性改正過來,那我們的心中也會非常喜悅。

當我們到大自然中,我們看到天空中的飛鳥,自在遨游;看到森林里的大樹,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姿態,我們從中看到森羅萬象的景觀,若能經常生起向天地萬物學習之心,那也是非常喜悅的事情呀。

所以,光是一句「學而時習之」,若能夠體會其深意。其實無論您在哪里,只要多用心觀察,就會感受到,人生無處不是學處,但是一定要學到位,才能夠變成自己的。當我們能把學到的落到實處就會有所獲得,內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樂。當然,這也是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內心里才會有更深的體悟。

經典有無量義就是在於此,經典的解釋只能參考。還是要看自己能夠深入多少,而且一定要在生活中有了體悟,才能感受到圣賢智慧的深廣。

另外,對於孩子而言,動畫片有其特有的魅力,當代人的童年生活都對動畫片充滿了渴望,并深受內容的影響。對教育有著高度敏感的楊老師,也正是因為看到動畫片對教育孩子有強大的滲透作用,故發心用動畫片來弘揚德行教育。借著《中華德育故事》把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的德育動畫片來教導孩子,幫助孩子開啟善良的心行,把德行教育化於無形,潛移默化成就孩子美善的教育。《中華德育故事》里面也會引用很多經典的內容,用里面的事例來理解經句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祝天下家庭學習經典漸入佳境!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 下一頁

 


當前位置:首頁-讀經教室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