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讀經教室

 

 

感 悟 ——《弟子規》

李林清

接觸中國文化是一個很偶然的的機會。女兒三歲時,我帶她讀了兩期古文讀經班,原意只是希望她能在記憶最佳的時候讀些中國文化,將來長大會對她有所幫助或者提高她的語文能力。後來有幸認識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的蔡老師,才了解學習中國文化的益處絕不是提高語文能力而已。

當時蔡老師給我的感覺是:這位老師笑容如此燦爛、真誠,是從心底發出來的,舉止這?謙敬有禮,在他面前,你的心靈不由自主地被凈化!好像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

作為母親,我希望孩子出人頭地,我更擔心社會不良風氣會污染孩子。但是,社會上的不良的風氣,比我能想象的來得還快,簡直防不勝防。打架、斗毆、逃學、早戀這種現象司空見慣。媒體上觸目驚心的青少年犯罪、自殺、被強暴殺人甚至殺父母的報道,看起來好像不可能的事,可現實告訴你是真的。我感到心驚肉跳,在這種環境下,我的孩子能逃一劫嗎?我該怎樣去保護我的孩子?

請教其它為人父母的人,他們都覺得,現在的孩子與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了。想教好孩子,父母要懂得很多,孩子才服你,父母也要學習、看書。教育孩子的書很多,內容五花八門,很多觀點也有很大不同,到底哪種教育適合我的孩子?現在的教育和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有很大不同。我老家在文昌,文昌是一個重教育的地方,家規很嚴。對長者很恭敬,家里吃飯,肯定是年長者先上座,有好吃的,也一定是給長者吃;隔壁鄰居象親人,有什?吃的,就算是一碗面、幾個芋頭,或家里來了親戚帶些糕點,大家都可以嘗到;大家很謙讓,夫妻很少有吵架,更不用說離婚(家里會抬不起頭的);媳婦與婆婆象母女;孩子打架了,不管對錯,父母會懲罰自己的孩子;女孩不能多嘴……規矩很多,我們都很習慣,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出來工作後,發現自己的習慣,年長者喜歡,年輕人認為很不入流,太老土。大家都學競爭,比財富;隨便打攪鄰居是不禮貌的表現。

「時代不同了,老一套在新時代是要吃虧的,跟不上社會的發展。」

「都什麼時代了,還講三從四德,還讓這讓那?沒看到都改革開放了嗎?」「你把這些東西給鄰居,人家看不看得上眼?」 

「不能讓孩子太善良,會吃虧的」…… 

為了能跟時代接上軌,我改掉了許多跟不上時代做法。也學了許多圓滑的處世方式,學會了把自己的心藏起來,扮深沈……好習慣難養,壞習慣易學!我學得很快,也學得很入流。只要人家說好的,我可以全盤照搬。

記得女兒兩歲時,我帶她到一個幼兒園去玩,女兒坐在搖搖車上玩,有個小男孩也一定要坐,他媽媽用求救的眼光望著我。我想都沒想對女兒說:

「來,我們讓哥哥坐一下,你已經坐一會了。」小男孩如愿以償。幼兒園老師看到了,對我說:「你這種作法不對,你的孩子比她的孩子小,不可以讓,不然會造成孩子性格內向、自卑。在美國,幼兒園老師帶小朋友去撿蘋果,有的孩子沒撿到,搶到別人的,也會得到老師的表揚。要培養她的競爭能力」雖然,這和我小時候學的謙讓不一樣,但是想想,女兒確實性格內向,幼兒教育工作者肯定比我更有發言權。後來,有比女兒大的孩子和女兒爭東西,我再也不會讓女兒謙讓。 

雖然,我按流俗的要求做了,但我覺得很累,教孩子也很累,常常無奈地說:「現在的孩子命太好了,還不懂事」、「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了!」 

蔡老師說《弟子規》是中國文化的框架,是圣學的根基,教育孩子應從《弟子規》開始。雖然當時我沒能理解,但與蔡老師交流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很熟悉很懷念的兒時,蔡老師謙敬、真誠的一言一行,讓我深信:蔡老師說好,那肯定好。

剛開始,我拿《弟子規》當作是家規,用來管教女兒。於是,女兒在我哄、嚇、批評中咿咿呀呀地讀呀背呀。女兒做不對時,根據情況,我只會生硬地用《弟子規》提醒她。例如,我說:「《弟子規》上說:【父母呼,應勿緩】,媽媽叫你,你怎麼象沒聽見呀?」或拿根小棍子打她的小手:【衣貴潔,不貴華】,媽媽拿什?衣服你就穿什麼,怎能憑著你的性子要穿這件,不穿那件?」□□雖然我教得不得法,但小孩如同白紙,女兒每周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讀經,受到感染,也有所變化,只是變化不太大。

中途,有兩個月我很忙,沒帶女兒去上課,我發現女兒退步很多。老師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後來我不管多忙,都堅持帶女兒去讀經。

在近一年時間,我很少聽家長課,就算在聽了,也沒法定下心來聽。我太忙,忙女兒、忙家庭、忙公司。我每天像只無頭的蒼蠅,從早到晚不停地忙。而且我想,我的目的只是教好女兒。這時,我發現中心的老師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我是濤聲依舊,沒什麼變化。我很困惑!

「見人善,即思齊」,帶著疑惑,帶著倒空心杯的心態,我連續認真聽了幾期家長課、老師課。當我照老師的方法把自己遇到的問題一一寫下來: 

「先生難與我溝通——這是結果,原因是什麼?」

「女兒性格很?、不合群——這是結果,原因是什麼?」

「工作很不順心——這是結果,原因是什麼?」

「員工不能與我分懮——這是結果,原因是什麼?……」 

寫著寫著,突然我茅塞頓開,找到了答案,而且大徹大悟。我很吃驚,多少年的困惑,多少年苦和累好像一下都明白了。老師講:學貴立志!我終於明白,這麼多年,我這麼苦,這麼累,每天疲於奔命,沒有安全感,是因為我的志向立在「錢」上:我希望有比現在更大的房子、有車、有許許多多錢……我一直在追求欲望,所以心浮氣躁;遇到問題,不是抱怨就是發脾氣,從來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圣人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那一刻,我淚流滿面。 
拿《弟子規》對照自己,自己一無是處,已經染上太多太多不良的習慣,蒙蔽了心志。《弟子規》一字一句,象鞭子一樣,一鞭一鞭抽在自己身上。這?多年,我不知道做人的標準,象盲人一樣,摸著石頭過河。在《弟子規》中,我終於找到了做人處世的標準。

知錯能改,解開了心結,如沐春風,我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從一點一滴開始做。我對女兒說:「媽媽和你一起學《弟子規》,一起做孝順、有禮貌的的人。如果媽媽做錯了,你就告訴媽媽,如果你做錯了,媽媽就告訴你,我們一起改過,好不好?」女兒很開心:「好」。 

蔡老師講:很多時候我們都看到別人沒有做到,事實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自己本身沒有身體力行的緣故。

帶女兒去讀經,女兒坐不住時,我不再象以前那樣「坐好,你不好好讀,我不理你了」,而是自己很認真地讀完。

過去脾氣很急,容易發脾氣,現在我想發脾氣時,想著「怒是猛虎」、「忿思難」。 

我一改過去一回家就看電視連續劇的習慣,常讀、常聽《弟子規》、《孝經》的光盤、常反省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

當自己按照《弟子規》上的內容一點一點地去做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心越來越安定,頭腦越來越清楚,事情做得越來越有條理,心里越來越歡喜。

我和女兒學習《弟子規》進入了良性循環。母女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只走了一小步,沒想到女兒走了一大步,孩子純善的心,我們大人有時都很慚愧,很多時侯是女兒在教我做人。

女兒把《弟子規》背得滾瓜爛熟,而且能用《弟子規》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女兒從來不傷害小動物、昆蟲,連只螞蟻她也不給你掃:「媽媽,螞蟻也有媽媽,讓它去找它媽媽」、「媽媽,你不能打蚊子,它也有生命」,女兒喜歡花,現在從來不摘一朵花、一片葉,怕花、葉會疼。 

有一次,女兒在看《動物世界》,看到電視里豹子追到羚羊時,女兒緊抓住我的手:「媽媽,我們快點去救羚羊,我不想讓羚羊死,把玻璃打開,救救它吧!」 

有一天,看到橋上有條死魚,我不想讓螞蟻吃它,就撿起來扔進河里,女兒說:「媽媽,你真好,你救了小魚的命!」 

有一天,我和女兒讀完《弟子規》回來的路上,女兒看到地上一張紙屑說:「不講衛生。」我問:「你能撿起來嗎?」「能!」女兒撿起紙屑走了很遠一段路才看見垃圾車,高興地飛快跑過去。後來,我經常跟女兒一起撿地上的垃圾。而且,女兒是看到必撿,我常常自愧不如。

女兒變得很孝順,只要女兒在家,都會幫我擠好牙膏叫我刷牙;每天都拿藥、倒水端到我跟前:「媽媽,吃藥了。」女兒知道我白天吃什麼藥,晚上吃什麼藥,看著一個四歲的孩子每天從不同的藥瓶里一粒一粒把藥倒在小蓋子里,拿到你跟前,從來沒錯過,我心里真是感動!她也會往我和先生碗里夾菜,吃東西也一定先給我和先生,而且會把大的給我,還說:「我是孔融讓梨!」 

有一天,女兒問我:「媽媽,你知道我為什麼要先夾菜給阿姨(公司做飯的工人)嗎?」 「為什麼呢?」我反問。 

「因為阿姨老了!」

女兒現在也幫著洗碗、掃地、拖地、擦桌子;過去,家里請了保姆,我不愛收拾東西,女兒也一樣,現在,家里事情我都親力親為,「讀看畢(用完畢),還原處」,女兒也會把自己的書、書包收拾好。

過去,女兒脾氣很?,錯了從來不會承認錯誤(我和先生也一樣),為此,女兒挨了不少打,不過怎麼打也沒用,而且還會用一種怨恨的眼神望著你,我很苦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錯了事,我很誠懇地對女兒說:「媽媽錯了!媽媽以後一定改,你要幫助媽媽哦!」。女兒作錯事,我不再象以前那樣懲罰她,而是問她:「你覺得你作錯了嗎?錯在哪里呢?以後會不會這樣做?」現在,女兒作錯了,不需要打,問問她,她眼淚就會掉下來,會對我說「媽媽,我錯了,對不起,我以後一定改!」還告訴我自己錯在哪里。

現在教孩子比以前輕松,遇事我會先讓她自己判斷,我只問她:「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你覺得應該怎樣做?」

「不對,你會改對嗎?」

「如果是你,你會怎?做?」 

過去,女兒性格比較內向、膽小,現在開朗許多,語音表達能力很強。過去,很難適應新環境,上幼兒園往往需要一年時間來適應。今年上幼兒園,還住校,只用不到兩個月時間就適應了。在幼兒園吃完飯,還喂別的小朋友。老師夸她自理能力很強,很懂事。 

蔡老師說,夫妻之間永遠只看對方的好。我過去總認為先生處世方式不對,不厭其煩的教先生怎樣做人,不斷指出先生的缺點。先生當然也不甘示弱,兩人互不相讓。甚至,連看電視都在爭遙控器,和先生很難說到一塊。家庭里從戰火紛飛到冷漠,婚姻就是搭伙過日子,哪天是盡頭都不知道,很疲憊。我常常在感慨:「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看來前人說得沒錯,將就過吧。」

現在我不斷的反省自己,有一天,我對先生說了聲對不起,先生激動地對我說「哎喲,老婆能說對不起,我真是受寵若驚」。家里經常放蔡老師講課的光盤。先生也時不時冒出一句「蔡老師說……」我心里暗暗竊喜。夫妻倆在教育孩子上也有了默契。

女兒在改變先生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上,比我影響更大。只要先生吐痰,女兒就說「爸爸不講衛生。」好多次以後,先生終於用紙巾吐丟垃圾桶里。女兒不忘表揚:「爸爸做對了。」有一天,先生應酬喝多了,回到樓下就哇哇吐了起來。女兒本來已睡下了,又爬起來跑到陽臺上問:「爸爸,你怎?啦?」「沒事,爸在練功。」先生敷衍她。過了一段時間,與朋友在一起吃飯,先生買了兩瓶酒。女兒一見,就說:「【飲酒醉,最為丑。】爸爸,你不能喝酒了,喝醉了又說練功。」先生臉都紅了。晚上,先生對我說:「看來是不能喝酒了,太傷身!話也不能亂說了,女兒這?小,什?都懂,都這?久了,她還記得。」 

先生常不自禁地對我說:「女兒真是越來越懂事了!」先生有些不好的習慣慢慢的也都改了。現在,我和先生的感情越來越好,溝通當然也就不成問題了。 

老師說,人生有兩件事是不能等的:盡孝和行善!過去,覺得自己在外,也沒給父母丟臉,也會給父母些錢,逢年過節也會買衣服、用品給父母。也算孝順了。平時,因為覺得工作忙,雖然離父母家只有幾十公里路,也要等到過年過節才回去一趟,覺得也沒什?事情,很少打電話。有一天,女兒對我說:「媽媽,你很久都不回去看外公外婆了。」令我甚是汗顏,當天,我就帶著女兒回家看父母。聽老師講:「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志」。想想,自己真是不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每每想到這里,我的心里都很後怕。現在,我經常回家看父母,常打電話問候父母,父母過來時,我放下手中的事情,陪父母,逗他們開心。

《弟子規》中說「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去年,因一些小事,我和姐姐吵了一架。心里有些隔閡,一直都不怎?聯系,誰都放不下面子。聽了蔡老師的講座,講了深圳兩姐妹因吵架兩年不聯系,姐姐聽了蔡老師的課,打電話給妹妹,妹妹嚎啕大哭起來。當我聽第三遍的時候,淚如雨下,晚上打電話給姐姐,跟姐姐說「我錯了!」 

在公司里,我的頭腦越來越清楚。我甚至把本來自己一竅不通的技術、技能、技巧,簡單化了給員工培訓。令公司高級技工都很驚訝:「你怎?突然間比我們講得還好!」 

盡管,在許許多多方面還沒能作好。我知道,是我自己染上的惡習太深重,定功還不夠,有時也經不起誘惑。想一下改變特別難。女兒也從來不敢在課堂上臺分享;見了長者,還不能鞠躬……但是,「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只要方向對了,我們加倍努力,也是可以到達的。 

我現在也不敢懈怠,有時間就看書、聽老師的講座,每次都有收獲。我常常為自己捏一把汗,自己差點錯過春天,錯過終生。找到了人生的導航線,心里不再沒著沒落。笑容自然流露,這段時間在外辦事,有很多人會主動跟我交談,我想一定是我臉上洋溢著笑容的緣故。

有時間,我常和女兒玩上臺表演的游戲。我們把凳子、床當作講臺,輪流上「臺」背《弟子規》《孝經》、分享和反省。剛開始時,女兒還扭扭捏捏,現在,表現很自如,而且很開心。有時,我忘詞,女兒還會提醒我,我說完了,還可以得到女兒 給我的名為「愛的鼓勵」的掌聲。 

我覺得這種親子游戲讓女兒覺得很開心,也不覺得讀書枯燥,也可以增強她的自信心,又能增進我們母女的感情,真是一舉多得。

我知道,要想進步得快,就一定要站到講臺上去,站到社會的大舞臺上。我相信,女兒以後一定會很自信地站到講臺上,也相信,我們母女會站到社會大舞臺上為更多的人演釋《弟子規》。



默想:面對這個邪思污染嚴重、倫理道德缺失的社會,身為父

母,誰不為自己孩子的成長日日擔懮?處於這個誘惑極多、物欲橫流的環

境里,身為夫妻,多少人在為自己的家庭能否幸福穩固捏著一把汗?陷於

人際關系緊張、壓力重重的工作環境中,多少人疲於奔命,痛苦不堪?

李女士是幸運的,她請《弟子規》進家,用圣賢的教誨作為自己、孩

子、先生的人生指導,從自己和家人的轉變中告訴我們這樣的事實:力行

《弟子規》這樣的圣賢教誨是解決我們現實困惑、懮慮、不安、痛苦的一

把金鑰匙。

本文略經大方廣網刪改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