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讀經教室-培訓側記

 

課 後 反 思

雖然我現在還是一個大學生,但已經有了當教師的體驗,那是在今年暑假時,到英語補習班任教。可是,我當教師實在是很失敗,在我的課堂上,學生肆意地講話,做小動作。而我的批評,他們從聽不進耳,我每天都要被他們氣得半死。晚上備完課後常常已是很晚了,可我還常常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滿腦子裡是「學生」兩個字。

事後,我也一直在思考我的失敗,可卻總找不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只是在心中隱隱約約地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直到這兩天聽了蔡老師的課,我終於明白了一點:我和我的學生都已喪失了很多傳統美德。

先說我自己吧。首先,我沒有為人師的責任心。在教之前,我瞭解到,這些孩子多半不是自己願意去補習班,是家長送他們去的,而且多半是為了有人來管束他們,不讓他們整天亂跑而已。所以,我在教學上並未盡心盡力,我每一天都在數日子,就盼著快點拿工資。

其次,我不懂得「慎於始」。第一次看到他們身上某些壞習慣時,我不以為然,並沒有去糾正他們。也許就是因為我一開始的無原則性,纔使他們越來越放肆吧。而我面對他們犯錯不及時糾正,多半是因為我感覺不到這是錯,因為我自己有時也會那麼做。比如,他們遲到了,我就會想起自己有時上課也遲到,於是,我就沒給他們嚴厲的批評。所以,沒有「慎於始」的教育,也就沒有好的結果。另外自己沒有做好,也就沒有引導學生的信心。

再次,我批評教育的方法不正確。我想,批評的無效,一是因為太遲緩了(我已縱容他們多次後纔來批評),缺乏教育的敏感度;二是我自己的是非觀念不清(有時學生做一些事,我也搞不清是該批評,還是該表揚)。這樣,我的批評就變得底氣很虛,我常常只會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做?」「你這樣做對得起父母嗎?」但並不明白該指導他們如何做。所以他們聽後,笑嘻嘻地並不在乎。可見,失敗是我自己釀成,怪不得別人,更怪不得那些學生。

而我的學生‾‾四、五年級的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霸道、滿口粗話、吸煙、不愛護公物、撒謊......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是心寒,我也很難想像,這些孩子將來會走怎麼樣的一條路。他們的父母不曾告訴和教導過他們如何做人,進入學校後,又碰上類似我這樣同樣不明理的老師,他們良好的品德又從哪裡發展呢?

這兩天學了《弟子規》,我真的覺得自己及我周圍的很多人都需要它,以後,我會首先以《弟子規》來要求自己,做一個有德,懂禮之人。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以這種精神來化育我的學生。否則,這個社會再如此發展下去,真的是不堪設想。只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得以弘揚,我們未來纔有希望,說這一切似乎有點空乏,那就看我以後,不,是現在的行動吧。

——汕頭兒童經典教育教師講習班(總第九期)第10組學員供稿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