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形聲><會意>字

小篆遠(遠):從辵、袁聲,本義作「遼」解(見《說文解字》許慎著),乃相去甚遠之意,故從辵。又以袁本作「衣長貌」解,長有相距遼遠意,故遠從袁聲。

其義為:

一、讀音為yuǎn時:

1. 距離不近者曰遠。例如《禮記•中庸》:「行遠必自邇。」

2. 遠國曰遠。例如《史記•范雎列傳》:「王不如遠交而近攻。」

3. 列祖列宗曰遠。例如《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4. 形容詞,在遠處的。例如:遠山、遠洋,又如《韓非•說林》:「遠水不

救近火也。」

5. 年久的。例如《後漢書•章帝紀》:「識昭穆之序,寄遠祖之思。」

6. 來自遠方的。例如《尚書•旅獒》:「不寶遠物,則遠人格。」

7. 大而且久的。例如:遠計、遠圖,又如《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

必有近懮。」

8. 關系不親近的。例如《雜繤新錄•炎涼態》:「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居深

山有遠親。」

9. 深奥。例如《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10.副詞,向遠方,表性態。例如:遠游、遠征、遠飛、高瞻遠矚、美名遠

播。

11.及遠大,表性態。例如《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12.相差過甚,表性態。例如《國策•齊》:「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二、讀音為yuàn(愿)時:

1.去。例如《詩經•鄘風》:「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2.相疏遠。例如諸葛亮《前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

隆也。」

3.脫離。例如《論語•學而》:「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4.差異。例如《漢書•賈誼傳》:「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

長,而秦無道之暴也。」

古詩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當游子遠行,母親那一針一線縫在兒衣上何僅是愛,更含藏著背後多少的牽腸掛肚,與無盡關懷思念,那是母親最真切的期盼與祝福。

行與衣巧妙的合成了「遠」,兒行千里母擔懮,「遠」在此地顯得格外情真意切。所以《論語》諄諄告誡我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距離遙遠,年代久遠,是時空的懸隔,雖遠,卻隔不斷心靈的遙相默契。親朋好友,雖然遠隔千山萬水,卻「同心遠更親」,夫子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志同道合的情誼,不僅是喜悅,而且更有著珍惜;今人古人,雖然遠隔千年萬載,而讀古人書,聞古人事,似也不遠,仿若就在近旁,宛如靈犀相通。而曾子說,慎終追遠,緬懷祖德風范,會令我們的心地歸於淳厚。

人生的旅途,有時平直寬闊,有時坎坷曲折,有時鮮花漫道,有時荊棘叢生,有時風和日麗,有時風雨泥濘……我們一路前行,必然要面對許許多多的考驗,我們能看多遠?我們能行多遠?需要我們練就一顆堅毅勇敢的心,來走完我們的一生。屈子道:「路漫漫其修遠兮」,「遠」在此地,不正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嗎?

清人華廣生認為,人不能只顧眼前,而應有「大丈夫,千山萬水往長遠處看」的氣度,能看之長遠,行之長遠,境界便也才高遠。坎坷曲折之中,會不屈不撓;荊棘叢生之間,會從容不迫;風雨泥濘路上,會堅強勇毅……人生謀遠,奮發進取,風雨過後,才會有彩虹的美麗。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趙國左師觸龍向太后的諫言。這警示我們:父母子女,血脈相承,對子女的慈愛來自於天性本然,然而愛也需要理智與智慧。天下父母,應該從遠處看,重視家庭的教育,謹言慎行,慎始而慮遠。
古人備嘗推崇這一「遠」字:心懷間要「志當存高遠」,生活中要「寧靜以致遠」,人生路途上「任重而道遠」……而我們如何才能有高遠的氣象,而能致遠呢?

讀《論語》則知:「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魏征向唐太宗進諫:「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而被唐太宗稱有五絕的虞世南,作《禪》詩自道:「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都是告訴我們:修養自己的德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服遠、流遠、聲遠的根本。

從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看到,「致遠者托於驥,行遠者假於車」。我們要能行遠、致遠,也要善於獲取有利的外在條件,促進我們人生的成長,擇取有益的書籍,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親近賢能的長者,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歷。而一個團隊,需要互相的分工合作,互相的取長補短,才能使一個集體行得更遠。

「行遠必自邇」,行事不可能一步登天,所以我們不要「好高騖遠」,而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就是由近才能致遠的道理。

遠和近,也蘊藉著為人處事之道,值得我們用心體會。諺語常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告訴我們接觸事物人群應該謹慎小心,「斗鬧場,絕勿近」,「色能致害,必須遠之」。諸葛亮《出師表》又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也應當戒懼謹慎,親近疏遠的人不同,人生的興衰榮辱也會不同。

先哲的教誨,言近而旨遠。「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教誨我們應該涵養敦厚德行,對人寬容,不苛責於人,就不會與人結怨;「人無遠慮,必有近懮」,則教誨我們不要以管窺天,而要看得長遠,能未雨綢繆。

天地悠遠,真情永遠,人生懷遠,「遠」字的智慧,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大學》云:「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