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形聲〉〈會意〉

石文變:與小篆變略同。

小篆變:從攴,聲,本義作「更」解,(見說文許箸)乃改易之意,攴乃施力使有所為以更之,故以 攴。又以音鸞,本作「治」解,亦作「不絕」解,變在治舊為新,亦有前後相續不絕意,故從聲。 隸變作變,為今所行者。

「音」鞭 bian 去聲

【名】

1. 變化曰變;例 ①《易•繋辭》:「化而裁之存乎通,推而行之存乎變。」

?②《論•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 權曰變;即因時因事制宜之方術。例《文中子•述史》:「非君子不可與

語變」。

3. 災異曰變。例《魏志•董卓傳》:「因天有變,欲以塞咎,使人言溫(張

溫)與袁術交關,遂笞殺之。」

4. 死喪曰變。例《榖梁•昭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

乎?」

5. 禍亂曰變。如兵變、事變。

6. 姓;隋唐時期有變姓。

7. 變化:①象之移動者曰變化。例《易•繋辭》:「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②理之擬議者曰變化。例《易•繋辭》:「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

議而成其變化。」③數之奇偶相生者曰變化。例《易•繋辭》:「天數二

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動】

1. 更;易;改變。如變心,變法,變節。

2. 動。例《禮•檀弓》:「夫子之疾革矣,不可以變。」

3. 毀。例《呂覧•至忠》:「果以鼎生烹文摯,爨之三日三夜,顏色不

變。」

4. 教之。例《荀•非相》:「夫是之謂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誅也,然後

盜賊次之;盜賊得變,此不得變也;」集解:「變,謂教之使自新也。」

5. 變化:變動化改。例《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說苑•君

道》:「天地動而萬物變化。」

【形】

1. 患亂的。例《荀•榮辱》:「夫起於變故,成乎修;」集解引楊云:「變

故,患亂事故也;言堯禹起於憂患,成於修飾。」

2. 突發的。例《史記•太史公自序》:「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

其權,……必蒙首惡之名。」

3. 變動的。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觀萬物之變態。」

4. 變異的。例《後漢書•李固傳》:「指擿變象,以求天意。」

「變」本義作「更」解,乃改易之意,其於時空經緯之間有著廣闊而深邃的內涵,正因為世間有著錯綜復雜的變化,天地萬物方得以呈現。日月運行,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晝夜晦暝的變化,在地成就山川河域動植高下的氣象。

古云,「天地動而萬物變化。」所以動與變之間有著密切的因果關系,動則變。而我們所身處的宇宙無時不刻不在發生著變化,晝盡夜來,寒盡則暖,物轉星移,春夏秋冬,四時景象,花開花落,落葉繽紛,晴空萬里,風起云涌,飛沙走石……令人不得不佩服贊嘆,天道自然的變化,何其磅礡雄偉,從而產生了宇宙萬有的森羅萬象。

而作為人本身,亦如同一個小宇宙般,雖然於茫茫寰宇中,人生細若微塵,但細觀人從內在的起心動念,以至於言行舉止,其實已經無時無刻不在變的范圍內,只是人的心意粗糙,難以觀察到自己變化之微細。

知「變」為自然現象,是不變至理,那我們應如何安身立命讓自身的小宇宙能安於大宇宙之中呢?首先應知,變為必然,小從待人接物,大到人事變異,旦夕禍福,山崩地裂,無不是在自然變化的因果間,相互遷動而產生巨大的結果。因為有了起因,則必有變化的結果。起因,又有善惡之別,故變化當有美惡之分。因此有了「變」的因,所產生的更大變量,亦非人能所料。總之,變的道理,非常細微,所蘊含的道理深遠廣大,值得我們探索深思。

所以,以不變應萬變是深刻的大智慧。當我們觀察到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則為人就當放開胸懷,樂行天地之道,樂知天命之造化,與天地相應, 才能知變,應變,無憂無慮地安於所處之境。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古圣賢哲以陰陽消長得動靜,從而化育天地萬物,詮釋了天地之道。闡明了一陰一陽的相反相生,運行不息,為宇宙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這就是道的義理。繼續陰陽之道而產生宇宙萬事萬物的就是善。成就萬事萬物的就是天命之性,亦即仁義道德,此乃天地法則。仁德之士見此道,即認之為仁,聰明之士察此性,則認之為智。百姓們日常受用,皆遵循此道此性,則能生生不息。所以君子之道能涵蓋萬有,為萬物之根。是故以不變的仁德之心,方是應乎萬變與對治紛紜世態的大智慧。

故而萬變不離其宗,謹守一顆仁德的道心,是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根本,謹守萬變之宗方可在變幻莫測的人世間深諳時變、事變之理,通達變化之道。雖人心善變,見異思遷,但此乃人之常情;體人性如此,則遇人事變遷,於當下就應轉化心念,勿為其變所困。有道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接受變化的事實,方能開闊胸襟,順其自然之變而調適自身。

「變」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故人生遇到挫折,正是考驗自己的應變能力,如何轉變?氣節不可變,志向不可變,信心不可變,愛心不可變,善心不可變,堅持五不變即是仁德道心,人生必然能在變幻無窮中盡得其樂。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