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每周一字

 

 

 隸

 書

 

 

 

 楷

 書

 行

 書

會意>、<形聲>字

小篆:「命」,從口令,令,乃發號之意,有發令權者,以口指揮人為命,故命之本義作「使」解(見《說文》許慎著),乃使人依發令者之表示而行之意。

其義為:

1. 道曰命。如《易經》「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2. 自然歸趨曰命,人力不能左右之者曰命,亦曰命運。如《論衡》「貧賤富貴,命也。」

3. 君父對臣子之所示曰命。如君命、嚴命、慈命。如《孝經》「子從父之命。」

4. 生活之機能曰命,即生命。

5. 使,派。如命駕,使命。

6. 超,勝過。如命世之才。

7. 運用。如《宣和畫譜》「偶得意,即命筆。」

口出之令為「命」,「命令」是一種指使、發號施令。相對的國有國法,軍有軍令,家有家規,企業有企業的規章,這些相應的法令規章庭訓,無論上下皆要遵守的。但人與人之間的往來則不同,無論貧賤富貴都應秉持相互尊重與平等的對待,不能以命令或頤指氣使待人。

《弟子規》云:「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孔老夫子教導我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緣何文王興起之時,能夠「民如子來」?正是因為文王有仁德、仁恕的風范。以仁德正其身,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所以即使沒有命令、政令、法令,百姓自然歸順、下屬自然擁戴。反之若不能自正其身,只以嚴刑峻法、嚴苛的規章制度來管理,百姓終究是難以順從的。

為上者思仁恕則樹德,加嚴暴則樹怨。如果我們總是用很不好的口氣,來命令、批評下屬,甚至是逞志作威、居高臨下,那下屬必然心懷怨恨,敢怒而不敢言。在內心深處不但沒有改正,反而變本加厲。其實無論是批評還是勸勉,目的都是為了教育人,啟迪良善的心行與信念。而當結果背道而馳之時,我們是不是應當反思,我們是否脾氣做主,還是用理智和仁愛來做主宰呢?更何況當今為下屬的,也很難體會為上的辛勞,如果彼此都能多為對方著想,許多的誤會紛爭,深信都能化解。

所以「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領導。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造成隔閡,鼓勵激發潛能。」這是作為成功領導的要件,故先自正其身,做眾人的好榜樣,才能夠換位思考,切實從對方的角度來考量,以教育和關懷為目的,我們內心自然涌現出無盡的仁德與智慧。故「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誠為不移不易的金玉良言。

天地萬物都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間的。縱然是一株小草,也是帶著平衡大氣的使命而來。人生為萬物之靈長,生活在世間,與天地并列三才,頂天立地,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凡庶百姓,都有著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小看自己,縱然才智愚鈍不及他人,也不能自暴自棄。天生我材必有用,縱使是個小齒輪,也有著它必不可少的任務呢。

《菜根譚》云:「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這是希望我們能掌握一種有進有退、亦張亦馳的處世態度。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金鳳凰在尋找梧桐樹,俞伯牙在尋找鍾子期,千里馬在等待著伯樂,古往今來的人們常有生不逢時的感慨。但是我們縱觀孔老夫子顛沛流離的一生,給與我們無盡的啟示。孔子云:「天生德於予。」上天賦予夫子推行道德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夫子忍辱負重,周游列國,矢志不渝,愈挫愈勇。生逢懮患,而悲心不改。晚年教學僅五年,卻得以垂范萬世。圣人都能夠為了行使使命而委曲求全,想想我們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一些磕磕碰碰、小小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命運」,但更多人都在追求改名算命,運途不順則怨命尤命,消沈於多舛的命運之中,而不思改命、造命、運命、救命。殊不知命運的主宰是自己,懂得如何創命、改命、造運、改運,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人最難克服的是自己的壞習氣,如果我們自己身上最深重的習性都能夠改正,那還有什麼改不得、求不得的呢?只要我們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則百福駢臻、千祥云集,這無不從行善、仁愛中來。《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朋友們,您相信嗎?

愿我們命令少一點,使命多一點,棄惡從善、改往修來。愿我們好運好命連連,好命直到終老,好人一生平安。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