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草書

 

<形聲><會意>字

金文薄:吳大澄氏以為「迫也;伐、迫而伐之也,從乾、尃聲,經典通用薄;虢季子白盤『伐嚴允。』」

小篆薄:從艸、溥聲,本義作「草叢生為薄」解,(見廣雅)乃眾草叢生之稱,故從艸。又以溥有敷布一義,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禮祭義「溥之而橫乎四海」即其例,薄為眾草敷布地面,故從溥聲。按《說文解字》許箸謂「薄林薄也」;徐鍇氏謂「木曰林,草曰薄」,是薄即草叢之稱,廣雅所釋正合,并引參證。

其義有:

1. 草叢曰薄。例如《淮南?原道》「隱於榛薄之中」。

2. 簾曰薄。例如《禮記?曲禮》「『帷薄之外不趨』注:『帷,幔也。薄,簾也。』」。

3. 不厚之稱。例如《漢書?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4. 姓,春秋時宋大夫食邑於薄,以邑為氏;一說衛賢人薄疑之後;漢高帝時有薄姬,生文帝。又薄姑氏,商之諸侯,後省改為薄氏;徼外,北羌,并有薄氏。

5. 動詞,損,減損。例如《禮記?月令》「薄滋味」。

6. 鄙,鄙視。例如《史記?吳起列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

7. 輕,減輕。例如《左傳?成十八年》「薄賦斂」。

8. 近,接近。例如《左傳?僖廿四年》「薄而觀之」。

9. 迫,逼迫。例如《易經?說卦》「雷風相薄」。

10. 附,著。例如《屈原?九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11. 嫌。例如《漢書?張安世傳》「薄朕忘故,非所愿也。『注:薄,猶嫌也。』」

12. 形容詞,淺,不長。例如《谷粱?僖十七年》「德薄者流卑。」

13. 不厚的。例如《詩經?小雅》「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4. 小的,微末的。例如《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

15. 粗劣的。例如《梁書?武帝紀》「菲食薄衣,請自聯始。」

16. 刻薄的。例如《孟子?盡心》「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敦,薄夫寬,懦夫有立志。」

17. 清淡的。例如《飛燕外傳》「合德為薄眉,號遠山黛。」

18. 淺陋的。例如《後漢書?楊秉傳》「又以薄學,充在講勸。」

19. 稀薄的。例如何遜《入西塞詩》「薄云嚴際出,初月波中上。」

20. 淺,輕,不重,表性態的。例如《禮記?中庸》「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候也。」

薄,有不厚之意。生活中,厚有厚的好處,薄有薄的滋味,運用得宜,則人生無論處在淺薄厚深之中,皆得自在。

生命的舞臺,多彩多姿,有順逆、淡泊、濃郁,但心中都得緊握一個「度」字,何時應薄,何時為厚,何時中庸,何時隨緣,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與藝術,我們且來看看:

飲食有濃淡,濃時入口佳但易膩,蔬菜五谷雖清淡,但健康營養能久食不厭,這,便是淡薄飲食的益處。

飲食淡薄,其它欲望也需薄,《禮記》有曰「欲不可縱」。因為欲望永無止境,當我們一味追求欲望滿足,極易漠視人倫道德,忽略應盡本分,稍有不慎則會越陷越深,墮入深淵。因此,欲求也需薄。諺云:「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多欲多苦惱,少欲知足,則身心輕安。

欲望需薄,學識卻不能淺薄。古人示學者應當: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所學若不能真實深入義理,變化氣質,亦將流於浮華,故厚積才能薄發。因此,為學者不僅要立下遠大志向,利國利民,更應努力向學,史上的「囊瑩映雪」,「懸梁刺骨」都是勤學不倦,終成大器的典范。

學識不薄,人情同樣也不可薄,「滴水之恩,當涌泉以報」,對於他人恩德我們應常記於心,以思日後回報,如此情義日厚。決不可做薄情寡義之人,背恩負義。尤其是夫妻之間,更應相親相愛,彼此尊重,上以孝養父母,下思教養子孫,若見異思遷,拋家棄子,則為人所不恥。

財用豐足,是人所期望,然而「厚積不如薄取」。倘若對物品能善加愛護,物盡其用,則日用無需多求。薄取省用,不但能享用長久,省心省力,同時也是養廉之道。

常說禮尚往來,如能「厚施薄望」、「厚往薄來」,則朋友愈交愈廣,《中庸》有云:「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也是此意。

寬容仁愛,是君子之仁風,對人如春風般溫暖,薄責他過,自然遠離他人的怨恨敵對,故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而為人處事能時時「如履薄冰」,小心謹慎,也可免去許多過失。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言語不可刻薄,否則於無形中,容易傷害他人,造成怨恨而不知,故「出言要順人心」,才能保以一團和氣。

為人若尖酸刻薄,易讓人望而生畏,恐避之不及,同時,也會折損自己福壽。諺云:「刻薄成家,理無久享。」故有「德澤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之說,須知「唯有大德享百福」,因此,存心切不可刻薄。

「命薄福淺,樹大根深。」命薄正因福分淺,若生活中不知惜福、造福,只是享受現成,又或遇逆境便怨聲載道,恐怕福分更薄。若能改往修來,行善積德,自然千祥駢集,如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訓,誨勉子弟,從認識自己過失開始,痛改前非,日日積善,最終改造命運,轉無福為有福。

除此之外,言行舉止亦不可輕薄,性情穩重,言詞有禮,方可得到他人的敬重。

如此看來,薄需對己,厚宜對人;薄在物用,厚在人情。這樣,無論處厚與薄皆可積累百福,得無窮利益,從而,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幸福美滿!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