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形聲><會意>字

小篆「勤」:從力、堇聲,本義作「勞」解(見《說文解字》許慎著),乃耐辛苦以奮全力任事之意,故從力。又以堇為黏土,其質耐旱耐寒,利於播種百谷,勤取能耐之意,故從堇聲。

其義有:

1. 勞動不怠曰勤,盡心盡力任事而無所愛惜之稱。例如《左傳•宣公十二

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2. 勞辱之事曰勤。例如《禮記•檀弓》:「服勤至死。」

3. 苦曰勤。例如《法言•先知》:「或問民所勤。」

4. 動詞,恤。例如《左傳•僖公三年》:「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

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

5. 懮。例如《呂覽•不廣》:「補周室之闕,勤天子之難,成教垂名,於此

乎在矣。」

6. 助。例如《國語•晉》:「秦人勤我矣。」

7. 勞。例如《國語•周》:「無勤民於遠。」

8. 形容詞,篤厚。例如《詩經•豳風》:「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9. 勤懇,忠誠貌。例如柳宗元《柳渾行狀》:「意氣勤懇。」

10.盡心盡力任事貌,表性態。例如勤作、勤耕、勤讀。又如《老子•四十一

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大地如同母親,她廣袤而肥沃的土壤孕育著森羅萬物,也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她歷經四時的嚴冬酷暑,依然以堅韌的耐性、博厚的德行而生生不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他們將生命的力量和汗水,源源不斷地播撒在土地之間,耕耘而收獲,收獲再耕耘,體現出永不止息的精神,將「勤」字展現得是如此完美。

勤,需要出力。只有多出力,會用力,能盡力,才構成了勤。因此,在家須孝順,家務勞動要多出力,則父母心能歡喜;在職要盡忠,工作事務多出力,事業才容易成就;在校須好學,功課學習要多出力,才能學業有成;為政要愛民,為民服務要多出力,才能功成名就……而如果舍不得出力氣,貪享著四肢身心的安適,好逸惡勞,人也就墮落了,最終可能碌碌而過,一事無成。

諺云:「一勤天下無難事。」勤還需要堅毅的耐性。人往往遇到疑慮後,才能勤於思考突破困境;人生能耐得住窮困苦悶,才能勤學超越自我;人生能耐得住勤耕勤作,才能擁有收獲;人生耐得住風雨,才能看到美麗彩虹……人生耐得住,才能持之以恒,克服困難,以至源源不絕地上進,唐代有本《太公家教》告訴我們:「勤是無價之寶,學是明月神珠。」

「業精於勤荒於嬉」,這是唐代韓愈留給我們的金玉良言。我們縱觀古今歷史,只有勤才能有成就。孔老夫子探求學問孜孜不倦,讀《易》而「韋編三絕」,教學不厭,誨人不倦,才能被尊為萬世師表。

書圣王羲之,勤於學書,在溪中洗筆,池水盡黑,曾鞏在《墨池記》中認為王羲之晚年書法才臻於化境,是「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這告訴我們勤於練習,才能使技藝爐火純青。

明朝的李時珍,勤奮三十年,幾乎讀遍所有醫書,摘錄筆記書稿幾大箱,更是不辭勞苦,跋山涉水於大自然中,實際考察,才編寫成醫學巨著《本草綱目》。

「憂勤者,建業之本也。」「勤」字所詮釋的是「天行健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來自內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量,無堅不摧,如繩勤於鋸則木斷,水勤於滴則石穿。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也許從這個「勤」字才分出了高下。清代畫僧石溪自題《溪山無盡圖》云:「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懶惰。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

人之天賦不一,但後天的勤持,才是關鍵所在。史載方仲永,雖然五歲能文,譽為神童,但被他的父親領著四處應酬,荒廢學業,終成碌碌平庸之人。《中庸》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只要肯勤奮努力,終究會獲得豐收的喜悅,這就是「天道酬勤」的真理。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我們常感嘆時光流逝是如此的迅捷。當我們驀然回首,童年過去了,少年過去了,青年過去了,中年過去了……時過境遷,如果我們因為沒有盡到心力,失於耐性,未能勤字當先,以致讓人生留下諸多遺憾,又有諸多悔恨,這就應了古人的箴言:「不勤於始,將悔於終。」「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而不勤,無如之何矣。」

人生的道理就是這樣,所以邵子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靖節先生又有詩道:「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當我們停留在生命歷程的這一刻,明白了「勤」字的玄機,我們何不及時勤心勉勵呢?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