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頁面:首頁-智慧話語-中國古代座右銘
 
 

敬 恕 齋 銘

作者:朱熹(宋)


【原文】

    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以是存之,敢有失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是行之,與物皆春。胡世之人,恣己窮物。惟我所叟,謂彼奚恤。孰能歹是,斂焉厥躬。於墻於羹,仲尼子弓。內順於家,外同於邦。無小無大,罔時怨恫。為仁之功,曰此其極,敬哉恕哉,永永無斁。


【譯文】

    出門如恭恭謹謹的賓客,辦事如認認真真的祭祀。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怎麼會有什麼失誤?自己所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他人。用這樣的準則行為處事,待人及物都溫暖如春。為何世間的人,放縱自己而困於物欲?只有像我這樣的老人,才有這樣一種懮慮。什麼是壞事,什麼是好事,都要自行收斂,親身實行。或居墻下,或食菜羹,都要像仲尼子弓那樣如祭如賓。對內能使家庭和睦,對外能使邦國太平。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都沒有什麼怨恨哀傷。為仁之道的功德,這就達到了它的極至。誠敬啊,忠恕啊,永遠不能厭棄。

 

選自《中國古代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