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智慧話語-忍經

 

末嘗按黜一吏

陳文惠公堯佐,十典大州,六為轉運使,常以方嚴肅下,使人知畏。而重犯法至其過失,則多保佑之。故未嘗按黜一下吏。

譯文:陳堯佐,做過十個大州的長官,六次任轉運使,他以公正而嚴肅的態度對待部下,使人感到敬畏。對犯罪較重的人以及其過失,卻多加原諒。所以不曾罷免過一位官吏。

小過不懌

宋朝韓億在中書,見諸路職司捃拾官吏小過,不懌曰:「今天下太平,主上之心,雖昆蟲草木皆欲得所。士之大而望為公卿,次而望為侍從,職司二千不下,亦望為州郡,奈何錮之於圣世!」

譯文:宋朝韓億在中書省任職時,見各路官員苛求下級官吏的小過錯,不高興地說:「現在天下太平,皇帝哪怕是昆蟲草木都想讓他們各得其所。士大夫上則希望成為公卿,次等的也盼望擔任侍從職位,享祿在二千石以下的,也希望成為州郡的長官。為什麼將他們禁制在這太平盛世呢?」

拔藩益地

陳囂與民紀伯為鄰,伯夜竊藩囂地自益。囂見之,伺伯去後,密拔其藩一丈,以地益伯。伯覺之,慚惶,自還所侵,又卻一丈。太守周府君高囂德義,刻石旌表其閭,號曰義里。

譯文:陳囂與紀伯是鄰居,紀伯晚上偷偷地將竹籬笆向陳囂地里移動,以增加自己的土地。陳囂發現了,等到紀伯走後,就悄悄將籬笆又向自己這邊移動一丈,使紀伯的地更大。紀伯發覺以後,十分慚愧,除去歸還侵占的土地之外,又將籬笆向自己這邊移動一丈。周太守認為陳囂品德高尚,所以用石刻上「義里」二字,來表揚陳囂。

兄弟訟田,至於失敗

清河百姓乙普明兄弟,爭田積年不斷。太守蘇瓊諭之曰:「天下難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弟心如何?」普明兄弟叩頭乞外更思,分異十年,遂還同往。

譯文:清河老百姓乙普明兄弟兩人,為一塊田地相爭了多年。太守蘇瓊教導他們說:「普天之下,難得的是兄弟,而容易得到的是田地。如果你得到田地,卻失去了兄弟的情義,又有什麼意思呢?」普明兄弟兩人叩頭,請求去外面想一想,這樣分開了十年的兩位兄弟一同回家了。

將憤忍過片時,心便清涼

彭令君曰:「一朝之憤可以亡身及親,錐刀之利可以破家蕩業。故紛爭不可以不戒。大抵憤爭之起,其初甚微,而其禍甚大。所謂涓涓不壅,將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人能於其初而堅忍制伏之,則便無事矣。性猶火也,方發之初,戒之甚易;既已焰熾,則焚山燎原,不可撲滅,豈不甚可畏哉!俗語有云:得忍且忍,得誡且誡,不忍不誡,小事成大。試觀今人憤爭致訟,以致亡身及親、破家蕩產者,其初亦豈有大故哉?被人少有觸擊及必憤,被人少有所侵淩則必爭。不能忍也,則詈人,而人亦罵之;毆人,而人亦毆之;訟人,而人亦訟之。相怨相仇,各務相勝,勝心既熾,無緣可遏,此亡身及親、破家蕩業之由也。莫若於將憤之初則便忍之,才過片時,則心必清涼矣。欲其欲爭之初且忍之,果有所侵利害,徐以禮懇問之,不從而後徐訟之於官可也。若蒙官司見直,行之稍峻,亦當委曲以全鄰里之義。如此則不傷財,不勞神,身心安寧,人亦信服。此人世中安樂法也。比之爭斗憤競,喪心費財,伺候公庭,俯仰胥吏,拘系囹圄,荒廢本業,以事亡身及親、破家蕩產者,不亦遠乎?」

譯文:彭令君說過:「一時之怒,可以斷送性命,連累家人;錐尖刀刃那麼大的蠅頭小利,可致傾家蕩產。所以紛爭不可以不忍讓。一般來說,紛爭都是起源於很小的事情,但是其造成的惡果卻很大。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細小的流水不阻止它,就能匯成江河;纖細的絲線不斬斷它,也可以織成羅網。』一個人如果能一開始就堅持忍讓,制伏自己的情緒,就不會有事。人的性情就像火一樣,火剛燒起來時容易弄滅,但是一旦燒成大火,就會燒掉山林與陸地,很難撲滅了。這不太可怕了嗎?所以俗話說:『得忍且忍,得誡且誡,不忍不誡,小事變大事。』再看看現在的人,挑起紛爭導致官司纏身甚至送掉性命,連累家人,造成傾家蕩產,當初哪有什麼大的原因呢?別人稍微觸犯了你,就怨恨別人;別人稍稍侵占了你的好處,就一定與人爭辯。不能忍讓,這樣就罵人,別人也罵你;毆打別人,別人也毆打你;告別人的狀,別人也告你的狀。相互仇恨,各人都力爭取勝。這種心思越熾熱,就無法遏制了,這就是送掉性命,連累親人,傾家蕩產的原因。不如一開始就忍住憤怒,過一會兒,心境也就自然平靜了。紛爭一開始就忍讓,別人果真侵占了你的利益,慢慢地以禮相詢;不行再去打官司也可以。如果官府主持正義,但判決有些嚴厲,也當委曲求全照顧鄰里情義。這樣就不會傷財,也不會勞神,身心安寧,別人也能信服你。這就是世上的安樂法。比起那些竭力與人紛爭,以至於費心費財,伺候官府,巴結小吏以及關進監獄,荒廢事業,甚至丟掉性命連累親人的人,其差距是多麼大呀。」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