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课程

 

第四篇

恭选自蔡老师北大演讲

学问贵在精,而不在多。《三字经》告诉我们:「教之

道,贵以专」。教之道如此,学之道亦如此。一个人的道

德和学问要有所成就,一定要专」,就是「一门深入」。

 

一个人内心要真正安定,绝对不是借由外在条件,而是来自内心的明白,所谓「理得心安」。

古人看到竹子会想到「昂扬直立而不曲,敞此虚怀纳雅言」,竹子代表了翩翩君子。从这句诗和竹子的形象中,我们会学到什么?学习最重要的境界是体悟。如果学习中不能体悟,就好像人吃了东西没有消化,对身体当然就没有帮助,甚至还有害。

学贵自知」,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出发点是先有自知之明,先把自己的思想往理智的方向发展。理智的人,认识到从前种种的错误,从其中学到智慧,不再懊悔,而他了解到未来和现在的所作所为所想息息相关,就不会去探求未来而是活在当下。

道德不在经书里,在你生活点滴当中。「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就在处事待人当中,你用什么心去对待,这叫真实的学问。

《大学》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本末要清楚,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也」。一个人的家庭,根本在哪?《大学》告诉我们:「为人父母者止于慈,为子女者止于孝」。孝顺为齐家之本。

一切时一切处在学习。学习不仅仅是读课本、读经书。这样的学习是死板的,假如只有打开课本才是学习,那我们的学习成果都只展示在考试卷上,离开考试卷后,不知道怎么生活、怎么处事待人。

 什么是「教」?什么叫「育」?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东汉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育」: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要真正明白什么是善的人,才能把善说出来、作出来,上行下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该学习的,不是小孩;刻不容缓要学习的,是父母。上行下效,首先要学的是父母长辈。所以俗话讲得好:教儿教女,先教自己。

经典告诉我们,见人有善,不可生嫉妒心;见人祸患,不可生喜庆心。看人好,应该赞叹人家好;看人家不好,应该怀有一颗体恤之心。

上一页//下一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