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课程

第十一篇

《开启幸福仁爱的大门》

恭选自蔡老师在北京清华大学的讲座

◎ 人生有很多的陷阱,很多的错误步伐,不一定要自己去亲历,要懂得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才能在人生道路当中少走弯路,少走冤枉路。

 

◎ 诸位同学,你什么时候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开始过?当下可以过。因为幸福都是在自己的一念之中,一念之下能看到别人的付出,你就生活在感恩当中;一念处处只要求别人,只会责备他人,那当然就生活在痛苦之中。

人跟人之间“冷战”和“热战”同样可怕。热战可以骂一骂发泄一下情绪,冷战则看谁在那里撑得久,两个冷战的人活在一个屋檐下会非常地痛苦。如果说热战会得心脏病,那么冷战会得癌症。所以爱的反面不光是恨,还有人跟人之间越来越大的冷漠。

福的根源在哪里?「福田心耕」,福田要靠心来耕耘,人的福就在这一亩心田当中。你能处处替人着想,你的福就会厚;你时时在嫉妒别人,障碍别人,你的福都折掉了。

◎ 人只看到了恨和祸,没有看到源头在哪里?在私心。「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是从自私演变出来的,但是「人生如意事十常八九」是从仁爱心演变出来的。

◎ 所以仁爱的源头在孝,这个「孝」字对我们一生至关重要。当我们有了孝心,不光是父母有福,真正有福的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的福要靠自求,「福田靠心耕」。福田中最大的是「恩田」,恩田是孝养父母师长。你一生的福分跟孝有关,你一生中的幸福也跟孝有关。

 《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是在教我们,根本是在要求自己,莫向外求。要了解「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要让家庭好而不是要求家人,要让团体好而不是要求别人。我们有仁慈之心,有礼让的态度,整个团体的氛围自然就会带动起来,这是处事待人的一种态度。

真正的好书是契合真理的书籍,能告诉我们解决迷惑的人生哲理。人生的迷惑解决掉了,心里没有忧郁、没有牵挂,就能「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 读书人应该了解他的使命在移风易俗,这是读书人的态度。我们常说自己是「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学历高就是知识分子吗?每一个称谓的背后,都暗含着一种责任。「父亲」这个称谓包含着教育好子女的意思,教育好后代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家庭,还要为整个宗族、社会、民族作交待,所以他不敢把孩子教成有辱列祖列宗,有辱自己的国家。所以称谓的背后含有很大的责任,一个「总经理」背后可能就含着几十个、几百个家庭的责任在里面。

上一页//下一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