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我幸福  我幸运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每天睁开眼睛,看着冉冉上升的太阳,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喊着:「活着真好!」内心无比的喜悦。当一个人,明白了人生的方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知道了生命意义,相信他的内心是充实的,欢喜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弟子规》带来的,下面我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与成长的历程分享一下。

初看《医道》时,许大夫一生追求及奉行的就是成为一名真正懂得怜悯及同情病患的心医。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目前我们所从事的传统文化教育职业,就是要成为真正懂得怜悯及同情病患的心医。如果没有一颗博爱、仁慈的心,又如何将病患视如己出,又如何了解病患内心真正的疾苦呢?回想我们在没学圣贤文化之前,还有我们身边没走进大门的人,哪个人的心不是在烦恼痛苦中煎熬着?学习圣贤文化,做一名拯救心灵的心医。

欲助人者先自助,助人即是助己。我又想起了《医道》里面的一句话:「大夫挽救了病患,病患也是在挽救大夫,大夫每挽救一名病患,就从虚妄的贪念和邪恶的心中拯救自己」。表面上看我们在帮助别人,每一位走进我们身边的人何尝不是在帮助我们。他们内心的疾苦,唤醒了我们的怜悯心,也唤出了我们的责任心。当我们把圣贤的教诲告诉他们,他们力行了、受益了,又何尝不是在坚定我们的信念?他们又何尝不是老师?更多的时候是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一次次地抨击我们的心灵,抹去蒙在我们心灵上的污垢,一点点地唤醒我们的良知。

「夫孝,德之本也。」自己决定从孝开始入手。因为一位不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的老师,又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去尽孝道呢?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我习惯于不顺从、顶嘴、不打电话、不回家、不关心父母,一下子扭转起来觉得很难,因为内心没有真真正正发生改变,只是理上明白了,事相上做不到。每次听到其他的老师分享自己回家如何尽孝:洗脚、跪拜,内心很激动,回到家就不动了。老师说明白了该如何做却没有做那是没有真正明白。我当时内心很苦,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

后来教了孩子,才知道什么叫做知错改错,什么叫作学一句、做一句,什么叫做老实听话,孩子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演给我看,教会了我。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父母的那份爱恋也唤醒了我内心的孝心。记得给孩子们讲了《伯俞泣杖》的故事,3岁的孩子面对生气的妈妈跪下去了。他们告诉了我什么叫顺承,什么叫不孝,内心很欢喜也很惭愧,是孩子教会了我如何从虚伪走向真诚。我曾有一次与母亲发生了争执,意识到应该跪下来认错,可是双膝如柱般屹立不动。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无颜面对孩子们。第二次,跪下去了,一跪就是一副化学药剂,把自己与双亲二十多年来的怨气化得烟消云散。用母亲的话来说:「她流了25年的眼泪终于止住了」。记得曾听一位大孩子这样向母亲忏悔:「12年来让母亲操心了。」我的泪水禁不住地往出淌,12岁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母亲的辛劳,而自己却从未想过,20多年来让母亲操碎了心。

当一位孩子打电话给出差在外的父亲,细心地询问父亲的生活起居:「冷不冷?有没有饭吃?热饭还是冷饭?是热水洗澡还是冷水洗澡?」我又一次被震撼了,回想自己打电话回家很多时候不到2分钟就结束了,只走形式没有孝心,想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需要在哪里?当我们反复向孩子们讲述九岁黄香如何在生活点滴中照顾父亲时,却忘了「教儿教女先教己」,忘记正己才能化人。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拿着《弟子规》去照孩子,家长和自己的亲人,却漏掉了人生中最自我关照的主角——自己。而孩子们就是一面镜子照射出我们心灵的垃圾,帮助我们清理垃圾。当我们告诉孩子们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要感恩父母、孩子回去后马上力行,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又是他们激励着作为老师的我也必须以身作则,力行孝道。终于在今年的生日那天给父母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也真正体会到了行孝最快乐,有家真好。

说老师的职责是帮助孩子,成就孩子;长孩子的善,救孩子的失,孩子何尝不是在长老师的善,救老师的失呢?孩子种种不好的表现都是在提醒我们教学的缺失在哪里?当我们生烦恼时,烦躁时,尤其是孩子屡犯同一个错误时,我们常常会失去了耐心,忘记了「人之初,性本善」?忘记了教师是帮助孩子、成就孩子,而不是指责孩子。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成为脾气的奴隶,这时我们的心已经变得很自私,要控制、征服别人。那孩子们也会随着我们的情绪在转。曾经有一段时间心里非常浮躁,看到孩子也很是浮躁,吵呀、闹呀,一看到孩子就烦心,后来意识到是自己的心在浮动,批评、处罚没有效,反而闹得更凶。

当我的心平静下来,孩子也跟着静下来,作为老师时刻要铭记:关照自己的心,心要转境,不能被境界所转。还有作为老师是否有足够的心量允许孩子犯错,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反省到自己的错误。一味地压制,一味地指责,总有一天孩子会暴发的,给孩子释放的机会。不怕犯错误,把孩子每一次犯错误当作是他提升的机会点。找到他做对的地方,同时又指出他需要改正的地方,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孩子改得也欢喜。

常常会为孩子犯的一些错误而恼怒的时候,就提醒自己:想想自己是不是也会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改了十几年都没改掉,而我们常常会很容易地原谅自己,面对孩子,也要奉行:「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真正去做时,相信会和孩子相处得很愉快。

教孩子要注意隐恶扬善,我们常常会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记得班上有一位孩子爱啃手指,我当时很生气,简直不可原谅,在班上大力批评,孩子哭着表示改正,没有用,越啃越凶,打过、吓过,均以失败告终,更可气的是好几位同学也跟着学。后来心平静下来,是自己的错,是老师不停地向孩子输送错误的信息,加深孩子的意识,是老师在扬恶,像一只苍蝇一样只盯着烂的地方,没有积极主动地表扬孩子的优点,不停地打击孩子的信心。后来改变了方法,只说正面的,对于负面的只提醒,孩子一下子就改过来了。

老师的存心很重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透露你的真诚,孩子会感应到的。当你没有了真诚,孩子也不会真诚地对待,你的教诲也不能深深地扎在孩子的心里的。

班上曾经有一位有点患侏儒的孩子,第一次见到他心里有点害怕,也掉了眼泪,不知他的父母是怎样的感受。记得孩子第一次靠近我为我捶背时,手都是汗湿的,我当时心里很不舒服。我想向对待别的孩子一样抱他,可是抱不起来,只是搂着他的肩。孩子也感受到了,刚开始上学总哭,一哭我心里就更烦了。但后来我发现在他母亲的眼里,孩子没有任何瑕疵,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甚至给他更多的爱。我读懂了,爱是没有分别的,没有美丑的,是平等的、是真诚的。我看到了母亲的伟大,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老师的心应是无私的、平等的、有教无类,不能因为孩子的美丑或是家长的态度,或是孩子的乖巧而使我们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好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调皮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的使命是平等地帮助天下所有的人,而不是自己所喜好的,那是用情绪在做事,用高下不平的念头做事,不是理智。

面对小的孩子(3—3.5岁)更重要的是与家长沟通。刚开始,听老师讲课,家长是孩子的模子,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心里想的是:都是家长的原因,导致孩子出现种种问题。后来意识到其实老师何尝不是孩子的模子,他们何尝不是看着老师的背影长大的。有一句话说道:「身教者从,言教者讼」,扪心自问,我们是传授孩子知识呢?还是在力行《弟子规》表演给孩子看呢?我们先告诉孩子:「路遇长、疾趋辑」、「凡是人、皆须爱」,我们做了没有?曾经有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不礼貌,对人、物不恭敬。发现老师整天高高在上,又如何教出谦卑的学生呢?教孩子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一起做。当家长不配合时,作为一线的老师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家长。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过着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家长不认同,为什么不配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是我们做得不够好,不够真诚,家长对我们没有足够的信任。就像邵老师曾讲过,《弟子规》是药,可以治百病,我们现在拿着药到处吆喝。可是人家都不觉得自己有病,谁愿意喝呀?人家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病,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健康的身体演出来,没有对比怎么知道。就像我们告诉他人学习《弟子规》很好、很快乐,可是一看你满脸愁云,爱发脾气,又如何去相信你说的话呢?最好的弘扬方法就是自己去做,演出来,别人看到你这么快乐,自动会走上门来向你请教。

蔡老师曾说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老师讲了许多种抉择。我在此对抉择有一点体悟,老师在讲课中谈到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孩子一生的命运在家长给孩子扎下怎样的思想。现在我有一种感受,一位孩子,一个家庭的命运也是掌握在老师的一念之间,我们知道目前我们的工作不仅是面对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背后的无数个家庭。面对家长的奚落、不理解、反对,我们是选择继续还是放弃?一念放弃不知伤了多少人的心,断了多少人的慧命,毁了多少个家庭,甚至影响他后代子孙千秋万代。老师的责任重大。曾有一位家长提出过早给孩子教授才艺的要求,因此而发生一些不快的事。有一些同事曾说:「不用管他了,这样的人走了也没关系。」当时我也是这么想,后来觉得不对,走近我们生活的人就是跟我们有缘的人,没学圣贤文化之前我们何尝不是和他一样只重才艺呢?我们学了多长时间,老师苦口婆心劝了多久,我们才转了过来,是我没让他明白圣贤文化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有多大,有多大的好处。我们心里绝不能放弃,也不能对任何孩子或是家长有任何排斥或是放弃的念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尽心尽力去做我们应该做的、对的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谢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