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安仁与利仁

 

英国一个民间的环境调查协会,最近指控台湾,以犀牛角,以及虎骨等,制为药物,并有餐厅以「虎鞭汤」供应顾客,导致这些稀有的野生动物渐趋绝种,因此发动英国民众不买台湾的产物,以为抵制。

外来的此一指控,不禁令人想起经史中若干爱护动物的美谈:

后汉书宋均传说,宋均当了九江太守,获悉当地有很多老虎,构成百姓的大患,官吏曾设陷阱诱捕,仍然无效,宋均下令县官,说明:「虎豹为民患,咎在残吏,而劳动张捕,非忧恤之本也。」于是减除课税,整顿吏治。说来也很奇怪,那些老虎「相与东游过江」,一只也不见了。

史记殷本纪说,成汤王到野外,看见有人在四面张设捕网,围捕禽兽。汤王说,这样一网打尽,太残忍了。于是叫人撤去三面,并祝愿经过此地的禽兽,欲往左方的,就往左方去,欲往右方的,就往右方去,只有「不用命」的,才入此网。

孔子家语弟子行篇说,孔子弟子高柴:「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冬天藏伏的虫类,当春天来时,启藏而出,高柴看见不忍杀害。草木春生夏长,高柴对于方长的草木也不忍心折断。孔子赞许他说:「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

孟子梁惠王篇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猛如虎豹,弱如蛰虫,以至游鱼飞鸟,无不同我们人类一样好生恶死。古圣先贤不问何种动物,一律爱护其生命,无非出自一片人人具有的仁心,这与现代世界各国的自然保育观念显然不同。现代自然保育,只着重在稀有野生动物的保护,使其不至于绝种,目的是为避免危害人类自身生活环境,而须维护平衡的自然生态。论语里仁篇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安仁是出于吾心之自然,无所为而为之,利仁是知道行仁有利,有所为而为之。现代保育观念,勉强可以说是利仁,距离我古圣先贤的安仁还是很远。但能利仁,也很可贵,果能由利仁而渐进于安仁,则是人文教化的一大进展。

英国环境调查协会人员这次来台湾调查,及其公开发表的指控,给人的感受,是不甚客观公正,但今日台湾猎捕禽兽的风气,也确实值得自我检讨,但愿国人回过头来,多多接受圣贤的教化。

——摘自《儒学简说》 徐醒民教授著

(全文完)

 

 前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