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论语 · 八佾第三》讲要选录

( 四 )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安国注:「时,事君者多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也。」国当时君弱臣强,三简傲无礼,更僭天子礼乐。时人习非成是,反以事君尽礼为谄。虽然他人不合礼,但孔子仍然依礼事君。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安国注:「定公君谥。时臣失礼,定公患之,故问之。」《疏》引《史记鲁世家》说,定公襄公之子,昭公之弟。

鲁定公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应当如何。孔子对以君礼臣忠。君应当以礼使臣,凡事当依国家所定的规矩而行。臣应当以忠事君,要尽其应尽的职责。君臣相遇,各尽其道。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说到乐处,而不至于淫,说到哀处,而不至于伤。」

《诗经》由《国风周南》开始,《关雎》是《周南》的第一篇诗。《诗序》说此诗是「风之始,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诗的内容,是说文王思得淑女,以为后妃。诗一开头,就是「关关雎鸠。」《传》说:「兴也。关关,和声也。睢鸠,王睢也。」诗人以睢鸠所鸣的和声,兴起文王思求后妃之意。后妃必须是贤才,始得采取荇菜,供祭宗庙,故求淑女,以为匹配。求得之后,钟鼓乐之。求之未得,寤寐思服,以至辗转反侧,其情可哀。然而,乐是为得贤内助而乐,哀是为未得贤内助而哀。乐是钟鼓乐之而已,哀亦是辗转反侧而已,皆不过分。所以孔子评论此诗,所抒哀乐之情,不淫不伤,而得其正。其求配偶,如此慎重。所以《诗序》认为,可以风劝天下,端正夫妇之伦。

《关雎》篇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诗,古注综研《诗序》及《传》,确定「君子」即指文王,「淑女」则有异解。郑康成谓后妃求此淑女,以共事君子。以淑女为三夫人以下之嫔。但先儒亦举《汉书匡衡传》,谓匡衡上疏,曾引这两句诗,以此淑女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则诗中的淑女即是后妃。胡承珙《毛诗后笺》说:「匡衡之言,实同氏。《传》云,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传》文气紧接而下,是字,即指后妃。」竹添光鸿《毛诗会笺》说:「古曰,此时人咏文王太姒之诗也。第一章言太姒之贤,可配文王。二章以下,遂叙未得之哀,既得之乐。」今儒王礼卿教授《四家诗恉会归》,证以毛鲁齐韩四家诗义例,暨征以《周南召南》事义,谓《关雎》即是为太姒而作,诗中淑女,即指太姒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后氏以松,人以柏,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哀公问社于宰我。」

鲁哀公以社主的事情问宰我

社是土神。哀公是鲁君。宰我人,是孔子弟子,姓,名,字子我。善于言语,与子贡并列于言语科。鲁哀公所问的社,是指社主而言,《周礼大司徒》名为田主。当时祭土神,要立一木,以为神的凭依,此木称为主。

氏《正义》说:「《春秋》哀公四年六月,亳社灾。《群经识小》,以为哀公宰我,即在此时。盖因复立其主,故问之。其说颇近理。」

宰我对曰,后氏以松,人以柏,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宰我哀公说:「做社主所用的木料,代用松,代用柏,代用栗。」宰我又说:「用栗的意思,在使人民战栗。」栗解释为憟。战憟,即恐惧之意。

哀公问社,氏《集释》引苏子由《古史》,意为哀公想除去三家权臣,而不敢明说,因此问社,暗示欲诛三之家。宰我即知其意,亦以隐语答复哀公。「使民战栗」一语,即是答以可诛。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听悉哀公宰我此一问答,便说:「成事不说。」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此指哀公失政而言。三家专权的局势,形成已久,再说无用,故不需说。「遂事不谏。」遂事,是指三家已经遂心成事。宰我今对哀公进谏,为时已晚,不如不谏。「既往不咎。」既往,是指宰我哀公之言,虽不适当,然而已经说出,孔子亦不追咎宰我了,故云不咎。

问,孔子亦曾言于鲁定公,以孟孙氏等三家的都城超过制度,下令堕三家之都,为何不许宰我说使民战栗。答,孔子堕三都,是适时之举,宰我之言,不适时宜。

恭录自《论 语 讲 要》雪公 讲述 ,徐醒民教授 敬记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