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论语讲要 · 述而第七》

(六)

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礼记大传》:「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礼记坊记》:「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鲁昭公周公之后,泰伯之后,泰伯周公伯祖,昭公俱为同姓,依礼不能通婚,而昭公女为夫人。   

孔子国,国之司败,位如司寇之官,问孔子鲁昭公知礼乎。孔子答曰知礼。司败不敢再问,俟孔子退,揖孔子弟子巫马期,而使进之,曰,吾闻君子不私相阿党,然而君子亦党乎,鲁昭公娶于,为讳娶同姓女,不称姬,只称谓吴孟子,如曰君知礼,则谁不知礼耶。巫马期以此语告孔子孔子曰: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昭公娶同姓女,显然背礼,孔子言其知礼者,《集解》孔安国元年《左传》曰:「讳国恶,礼也。」《疏》,《礼记坊记》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孔子为昭公受过,此为守礼也。幸者,《疏》,若使司败无讥,则千载之后,遂承信我言,用昭公所行为知礼,则礼乱之事从我而始。今得司败见非,而我受以为过,则后人不谬,故我所以为幸也。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古时宴客,有歌有和,礼也。孔子与客人歌,若见歌之善者,必请客人再歌一次,然后自己和之。圣人虚心学习,于此可见一斑。古人和诗,亦是礼,今人不会诗,令人和之,则失礼矣。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文是文章典故,莫是勉强之义。孔子谦曰,论及文章典故,吾勉强犹如他人,若言所为之事皆合君子之道,则吾未能也。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程树德《集释》引《湛渊静语》:「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此夫子谦辞。至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亦夫子谦辞。上有若字,下有两则吾,似是一章,盖多一子曰尔。」   

孔子又谦曰:至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承当,然而,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如是而已。公西华曰:不厌不倦,正唯我等弟子学之不能得也。   

氏《集释》引胡绍勋《四书拾义》:「尔当作尒。《说文》云,尒,词之必然也。经传尒字,后人皆改作尔。《广雅释诂》,训云为有。正此经确诂。云尔,即有此之词。」《说文》《段》注:「尒之言如此也。后世多以尔字为之。亦有单训此者。」   

孔子是至圣,然不但不敢自名圣人仁者,甚至君子之名亦不自许,谦德如此,所以能为至圣。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之祷久矣。  

疾病,是重病。请祷,《集解》包咸注:「祷请于鬼神。」意思是向鬼神祷告请求。有诸,《集解》周生烈曰:「言有此祷请于鬼神之事乎。」诸字是「之乎」的合音字。诔,《说文》引《论语》此句是「讄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可知氏所见的《论语》版本,是讄字。诔讄二字音同而义不同。诔是累举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定其谥号。讄者是为活人累叙功德,求福免灾。此处诔字应当作讄字,今本作诔,刘宝楠以为这两个字可以通用。竹添光鸿以为,因读音相同而误。现在不妨把诔当作讄的同音假借字。祷尔于上下神祇,是子路所举的成语。尔字一作代名词,当你字讲。一作语助词。弟子对师不应称呼你我,应作语助词。上下神祇,就是天神地祇。   

孔子病得很重,子路祷告鬼神,请求保佑孔子病愈。后来孔子病好转了,听说病中子路为他祈祷,就问:「有祷请于鬼神这回事吗?」子路对答:「有这回事 」,随又补充说:讄辞说,「向天地神祇祈祷 」。孔子便说:「何能等到病时,我自己很久就在祈祷了 」。   

孔子平时言行纯善,决不违背天地神明,事事如祷,所以说:「之祷久矣 」。此是无日而不祷之意。既然平素就事事如祷,为甚么还罹患重病呢?那就要归于天命了。例如孔子问伯牛疾病时,叹说「命矣夫」。这章书无异是圣人提示祈祷的要义。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集解》:「孔安国曰,俱失之也。奢不如俭。奢则僭上,俭则不及礼耳。固,陋也。」奢是奢侈。孙与逊音义相同,不逊就是不恭顺。俭是节俭。固是鄙陋。   

奢侈则不恭顺,节俭则鄙陋,与其不恭顺,还不如鄙陋好。   

这是讲礼,奢侈与节俭都不合乎中道。奢侈失之太过,节俭失之不及,但是奢侈不逊,便是傲气陵人,后来必召祸患,节俭固陋遭人讥评而已,两者比较起来,不逊过失大,固陋过失小。所以孔子主张宁愿固陋。

——恭录自《论语讲要》
李炳南教授 讲述 ,徐醒民教授 敬记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