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经回答

 

对读经的疑惑

最近,本网的留言板一连收到网友两份类似的留言,其内容如下:

1. 主题: 如何教育0-13 岁的儿子   余女士

尊敬的老师您好,是这样的,自己初学传统文化,为人母想想儿子以后可以为社会贡献,我的儿子现在1岁8个月,听说婴儿0-3岁吸收能力是百分之百的、听经典要听完所有的中华经典吗?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等。如果是,是否每个经典要听上100次以上?

我不打算送孩子去幼儿园,那三岁开始教他读经先教弟子规,多久再教三字经,是否各读一千遍就可,再是教五种遗规,要什么时候才开始读论语?不想让他上学,学校会污染他纯洁的心灵,有意想三岁送孩子去全年寄宿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学校或私垫,因自己或者老师有的教育次序,请老师指点迷津!

2. 主题: 13岁的男孩如何读经   心田女士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儿子今年13岁,在他小时侯,因为很认同经典教育,所以也读过《弟子规》《论语》等经典,但后来没坚持下来,时断时续,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年放暑假,我让儿子读《论语》他还是愿意,只是读了几天后,提出来说,妈妈,我不懂里面的意思,读了,又啥用啊。所以,我想找一本关于《论语》的注解的书。请老师能不能推荐下。请了细讲《论语》,自已先看了下,觉得讲得很细,不晓得儿子有没有耐心看完。老师,能不能推荐下适合13岁孩子看的。

另外,对「学而时习之」的讲解,上次我听一个小升初的培训班,老师讲,习是复习的意思,但我看书里的讲解是练习,运用的意思。而如果考试的话,也会取复习的意思。这种情况下,怎样给孩子讲呢。请老师指教。谢谢老师。

看到以上的留言,我们深深为越来越多的家庭能陪伴孩子从小学习传统文化而感到高兴,在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缺失已久的今日,若能重新恢复发扬光大,真让人感到欣悦。

时光飞逝,犹如白驹过隙。孩子的成长,每天每天看起来很缓慢,但当转身回头之时,就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而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童蒙养正期已过,他很多言语、行为、思想的习惯已经养成。当我们发觉不对想改正的时候,就要比原来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引导了。

所以,在一开始就明确正确的道理,非常重要!

留言家长的忧虑、思考,以及种种预期,在这十几年的千家万户的试验中,已经早有了结果。所以在此和大家进行一点粗浅的交流。

首先,为人父母必须明确: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重中之重,万不可将孩子从小推到外面,寄托于他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生活在这世间,最早是在家庭环境中确立人生位置,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种种美好品德。家庭之中天然的亲情关系,将会对孩子一生的思维定位起到决定性作用。

孩子在家庭中自然接触到尊长、父母、家族亲属、以及由此延伸的各类人群。在父母的带领和指导下,他就能慢慢清楚这其间的关系,并由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学会如何待人、处事、接物。

这是一个决定他整个人生幸福与否的核心环境,他在亲情挚爱的氛围生活,犹如小苗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就能身心和谐地长大。改变它,将会让孩子从小不太懂得系统的人际关系,面对亲人甚至也会有身心距离感和不信任感、冷漠感、戒备感。

所以,请一定意识到,孩子不能从小离开家庭,不能离开最爱他的亲生父母。

我们曾认识一个小男孩,因为家长工作繁忙,从幼儿园就将小孩送往贵族式寄宿学校。他们收入很高,夫妻俩认为,花这么大的价钱,让孩子进这么好的学校,孩子肯定会很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的。

没想到,孩子由于缺乏亲情的滋润,又无法改变寄宿的命运,小小年纪就满怀心思,忧郁、孤僻、暴躁、渴望爱抚和称赞、想表现又害怕……种种矛盾体现在一个幼儿的身上。由于性格特别于是经常受到批评,以至于孩子愈发以更强烈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终于,经过几年「洗礼」之后,孩子成为个性特别偏执,容易激动,在短时间内大喜大悲,爆发力很强,又特别自卑的孩子。

我们观察到,每当父母双双跟他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孩子就红光满面,兴奋不已,特别快乐。而当父母让他留在学校做乖宝宝,回去忙自己的事情后,这个孩子当天必定在学校大闹一场。

这是个特殊的例子吗?

看起来特殊,其实,从小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孩子,他们身心的欠缺,是任何其他的东西都弥补不了的。他们的一生,在内心深处都有一首绵绵不绝的悲歌,到老想起都滴不尽的辛酸泪。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请一定让孩子在父母身边成长。

其次,父母自己的责任在哪里?

从怀孕那天起,孩子与父母之间就形成了最亲密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依靠、榜样和力量。孩子的一切与父母的一切息息相关。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这个身份非常重要。孩子的成长就指望父母了。

指望父母的什么呢?

父母榜样的力量,父母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所有,都是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到内心的内容。

因此孩子幸福成长的根本在于父母的素质。

所以这下我们就明确了,想要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国家栋梁之才,父母自己要首先做到。您们所期望孩子学习的一切,自己应该深入其中,努力学习、力行圣贤教诲,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反复体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当父母能做到的时候,您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懂事,居然有些方面他吸收后,能做到比自己还好。真正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再者,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古代的私塾。古代私塾才是全社会正常的办学,私塾先生俱是全才,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文武之道,治国安邦经略无所不通,故能承担教书育人之重责大任。

而现代社会,目前国家正规学校,无论软件硬件,均具备完整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作为这个时代出生成长的孩子,融入社会普通环境,才有可能历练到人情通达,世事洞明。将来服务社会才有可能。

曾经有一个家庭,将两个孩子送往当地某没有在政府部门登记的读经学校,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俩孩子很多行为非常怪异,连写字都怕人看见。后来家长果断退学回国家正规学校上学,很快两兄弟就变得非常快乐活泼了。

有关于孩子读经问题,作为童蒙养正的基础,最好的莫过于《弟子规》,如将其每一句都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打好了圣学做人的根基,而后再读其他的圣贤典籍:如《三字经》、《孝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老子》、《庄子》、《礼记》、《易经》等。在遍数方面无需强求,如果每天读经在一定的范围內读10遍,一周就能读70遍,70遍后就会很自然地记下来,即使记不下来,也可以朗朗上口。也可以根据年龄及能接受的长度而定。天天保持诵读,一来可练音声,且诵久了声音自然宏亮,讲话声音也变得很好听。如果家里的成员由父母带领每天拨出30~60分钟共同读诵,一年的时间可以把《论语》完全背下来。

若要了解更多实际操作,可以学习杨老师的课程《如何教导儿童读经》,按照老师教导的方法进行。

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二个话题:怎样读经典才能明晓其义?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经典是集圣贤毕生的丰富人生经验与智慧所积累的精华。因此,没有一点人生阅历,有时也难以体会其中的道理,故二十岁可能有二十岁的体会,三十岁可能较深入的理解,四十或五十岁之后或许又有新的见解,因此经典的珍贵与价值,就在于因人而异而有见仁见智的看法,所以才说经典有无量义,可深可浅,只要读者能受益就与经典产生了共鸣。

就拿《论语》来说吧,我们来看开头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譬如,世间有很多学问,都需要我们去学习。若是身为学生的,如果上课能够认真学习,放学回家就抓紧时间去温习,若反复习练的次数多了,自然熟能生巧,成绩提高,我们的心中也会充满喜悦。又如孩子在家里能学习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跟着妈妈学习怎样摘菜,怎样叠衣服,怎样洗衣服,孩子一定会变得能干,又会做事。《大学》中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孩子若能从小学习劳作,可以启迪孩子做事的智慧,干活的态度与承担责任的培养,其实人能落实做好每一件事,也是极令人满心喜悦的。

又如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老师教完示范后都会强调说,一定要把握时间去练习,坚持的反复地练习百遍甚至千遍之后,就能掌握要领,写出来的字自己看了也会发自内心的喜悦。所以我们学《弟子规》《论语》圣贤之道,若能不断深入地学习其中的深义,并能随时随地去落实,把自己不好的习性改正过来,那我们的心中也会非常喜悦。

当我们到大自然中,我们看到天空中的飞鸟,自在遨游;看到森林里的大树,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姿态,我们从中看到森罗万象的景观,若能经常生起向天地万物学习之心,那也是非常喜悦的事情呀。

所以,光是一句「学而时习之」,若能够体会其深意。其实无论您在哪里,只要多用心观察,就会感受到,人生无处不是学处,但是一定要学到位,才能够变成自己的。当我们能把学到的落到实处就会有所获得,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喜乐。当然,这也是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内心里才会有更深的体悟。

经典有无量义就是在于此,经典的解释只能参考。还是要看自己能够深入多少,而且一定要在生活中有了体悟,才能感受到圣贤智慧的深广。

另外,对于孩子而言,动画片有其特有的魅力,当代人的童年生活都对动画片充满了渴望,并深受内容的影响。对教育有着高度敏感的杨老师,也正是因为看到动画片对教育孩子有强大的渗透作用,故发心用动画片来弘扬德行教育。借着《中华德育故事》把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德育动画片来教导孩子,帮助孩子开启善良的心行,把德行教育化于无形,潜移默化成就孩子美善的教育。《中华德育故事》里面也会引用很多经典的内容,用里面的事例来理解经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祝天下家庭学习经典渐入佳境!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当前位置:首页-读经教室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