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德育故事-八德夜话

 

 

 

 八德故事初集  

古道照颜色(上)

天祥衣带

《德育故事》白话解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文天祥《正气歌》)

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当他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在乡贤祠里瞻仰欧阳修、胡铨等忠臣节义之士的牌位时,看到谥号中都有一个「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说:「人如果不能以忠义的节操,身居庙堂之上为万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二十岁那一年文天祥来到临安,在集英殿参加进士考试。当时正值理宗当政时期,政局废怠士气难振。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主题,写出了上万余言的策论。他有感于人心的不安与政局的动荡,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循从古范、忠义浩然的志节。这篇策论给了理宗至深的感动,他亲自提名文天祥为殿试第一名。当时的考官、著名的学者王应麟在奏章中说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实乃国家之福。

理宗开庆初年,大元军队出兵攻打宋朝,宦官董宋臣提议迁都。迫于权势当朝群臣竟无人提出反对,而只有文天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上书请求朝廷惩治董宋臣,以使上下团结一心。他的胆识与勇气,倾朝之人都为之叹服。

宋度宗时期,文天祥在湖南提刑的任上,拜见了故相江万里。老宰相对文天祥的志节早有耳闻,因而心中有着许多对后生晚辈的托付与期许。真是「感伤犹记旧江山」,看到山河变化、国事衰微,老宰相内心非常感伤,他说:「我已经老了,眼见天时、人事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对大宋的江山社稷,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担忧。我主持国政多年,见过多少宦海沉浮、人事兴替,不难预见将来拯济国家的重责,必然落在你的肩头之上。你的责任是千钧之重,任重而道远啊。」

德祐初年江上告急,朝廷号令天下起兵勤王,护卫大宋国土。文天祥手捧诏书,忍不住泪如雨下。眼见「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号召各地豪杰之士起兵护国,短短时间就聚集了数万人之多。文天祥的朋友观察到时局的动荡与成事的艰难,不禁忧心忡忡地说:「当今的现况,元军势不可挡,所向无敌。而您以万余名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独自面对虎狼一样的元人大军,这和驱赶群羊去搏击猛虎有什么区别!您一向深谋远虑,不会看不到局势的严重性吧?」

文天祥说:「我怎么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然而我大宋朝廷照顾养育天下臣民,达三百多年之久,没有国哪有家!而今正值国家危难之时,朝廷在全国上下征集兵力,却见不到一兵一卒入关响应。每每想到这里,我内心深处的沉痛与忧虑,一直都无法释怀,所以才如此不自量力,牺牲自己而在所不惜。如果我们的义举,能感得天下忠臣义士闻风而起,共同为大宋社稷江山而献身效力,那局面或许还能够得以挽回。」

文天祥捐出自己的家产充当军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每每言及天下国家大事,他总是忍不住泪如雨下。他手拄几案,无限感伤地说:「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眼见神州陆沉、国土沦丧,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共同存亡,以至诚的忠义表达对大宋国土誓死的效忠。
面对军事上敌强我弱的形势,朝廷一心想要苟且求安,向元军求和。然而文天祥上书极力地反对,他说:朝廷面临敌军的进攻,持着姑息纵容的态度,而缺乏奋发自强、刚乾决断的忠义之气。他请求朝廷惩治一意投降的求和派,以振大宋将士的士气。

所向披靡的元军锐不可挡,他们挥戈而上,给予宋代王朝沉痛而又致命的一击。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前往皋亭山,与元丞相伯颜谈判。然而,他却被伯颜派兵拘捕了起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在被押送到元大都北京的路上,与同伴从镇江逃了出来。他们好几度落入了元人之手,但谁都不忍心加害于他。历经风餐露宿种种艰困,避过围追捕截重重障难,他们途经扬州、通州等地,乘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南宋故土。

在长江航行之时,文天祥凭栏临风,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然而好景不长,在李恒出其不意的猛烈进攻之下,文天祥引兵而走。李恒穷追不舍地追到了方石岭,寡不敌众的文天祥,妻子儿女不幸被元军捕获。就在局势最为危急之时,时赏谎称自己就是文天祥,从而分散了敌军的注意力,使文天祥得以借机逃走。在元人的严刑拷打之下,时赏临刑前始终奋骂不屈,最后慷慨捐躯。

接二连三的沉痛的打击,并没有摧折文天祥忠勇保国的志节,他从悲痛之中重新振作起来,收拾余兵出军循州,进驻南岭。然而不幸的是,军中却开始流行一种很严重的瘟疫,文天祥的爱子死于这场瘟疫之中。在五坡岭他们遭受到了张弘范军队,最后的致命突袭,文天祥寡不敌众,不幸被捕。他被执送到了潮阳,受到张弘范的当庭审讯,在左右士卒威逼下拜的喝令声中,文天祥威而不屈地肃立于大堂之上,他气宇轩昂,志节凛然,目光赫赫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张弘范转而以待客之礼来接待他。

弘范希望能够借文天祥的声望,写信诱逼张世杰归降。文天祥感伤地说:「兵荒马乱、转战南北之际,我连自己的父母都保护不了,这已是为人子者永生的恨憾,我怎么可能再诱逼别人,去背叛他们自己的父母呢!」然而弘范始终不肯通融,执意要索取,文天祥于是交给了他《过零丁洋》这首诗,其中这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了传诵千古的忠义的绝响。

大方广编辑部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