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菁華錄 卷三

侯官吳曾祺評注

月令第六

   是月也。命樂師。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簫。執乾戚戈羽。調竽笙竾篁。飭鐘磬柷敔。鞀即鼗也竾即篪也以將用盛樂雩祀故謹備之

   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山者水之源將欲禱雨故先祭其本源雩求雨之祭帝者天之主宰盛樂即鞀鞞以下十九物并奏之也

   大雩盛典。故論修樂之事。亦比他月為詳。

   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實。百縣畿內之邑百辟卿士謂古者上公句龍後稷之類

   於山川百源之水又益以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如祭義所云有功德於民則祀之也。

   是月也。農乃登黍。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含桃櫻桃也

   令民毋艾藍以染。藍之色青青者赤之母刈之恐傷時氣

   毋燒灰。亦為傷火氣也

   毋燒灰。呂氏春秋作毋燒炭。與後伐薪為炭。相對為文。

   毋暴布。暴暴之於日也布者陰功所成不可以小功於盛陽也

   門閭毋閉。一則順時氣之宣通一則使暑氣之宣散

   堯典厥民析。即門閭毋閉之意。

   關市毋索。蓋當時氣盛大之際人君亦當體之而行寬大之政也

   挺重囚。益其食。挺者拔出之義

   上言出輕系。此則罪重不能釋之者。益其食。恐其以瘦死傷和氣也。

   游牝別群。則縶騰駒。班馬政。

   周官馬政皆屬夏官。正與月令合。

   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至猶極也夏至日長之極陽盡午中而微陰眇重淵矣此陰陽爭辨之際也物之感陽氣而方長者生感陰氣而已成者死此死生分判之際也

   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節耆欲。定心氣。

   百官靜事毋刑。以定晏陰之所成。陰道靜故云晏陰

   呂覽淮南子作靜事毋徑。言毋任意妄為。其義較該括。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此又言五月之候解脫也

   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南方火性又因其位而盛其用則為微陰之害故戒之

   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昇山林。可以處臺榭。凡此皆順陽明之時

   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谷。道路不通。暴兵來至。子水之氣所傷

   行春令。則五谷晚熟。百螣時起。其國乃饑。卯木之氣所淫

   行秋令。則草木零落。果實早成。民殃於疫。酉金之氣所泄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柳宿在午鶉火之次也火大火心宿

   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林鍾。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林鍾未律

   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此記未月之候至極也蟋蟀此時猶未能遠飛但居其穴之壁

   天子居明堂右個。乘朱路。駕赤駵。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粗。明堂右個南堂西偏

   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蛟言伐以其暴惡不易攻取也龜言登尊異之也鼉黿言取易而賤之也

   漁師。掌魚之官。

   命澤人納材葦。葦生於澤中而可為用器故曰材

   是月也。命四監大合百縣之秩芻。以養犧牲。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廟社稷之靈。以為民祈福。四監即周官山虞澤虞林衡川衡之官百縣鄉遂之地秩常也

   合百縣之秩芻。即禹貢納總納銍納秸也。皆在甸服之內。

   是月也。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貸。黑黃倉赤。莫不質良。毋敢詐偽。以給郊廟祭祀之服。以為旗章。以別貴賤。等給之度。染造必用舊法故事毋得有參差貸變皆欲質正良善也旗旌旗章者畫其象以別名位也

   必以法故。亦淫巧必禁之意。

   是月也。樹木方盛。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斬伐。

   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合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毋舉大事。以搖養氣。毋發令而待。以妨神農之事也。水潦盛昌。神農將持功。舉大事則有天殃。大事即興土功合諸侯起兵動眾之事神農農之神也

   土功如筑臺榭之類。

   大事。如征伐是也。

   神農之事。只指農事而言。不必作炎帝解。

   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溽濕也燒薙者燒所薙之草也大雨既行於所燒之地則草不復生矣故云利以殺草時暑日烈其水之熱如湯草之燒爛者可以為田疇之糞可以使土疆之美

   季夏行春令。則谷實鮮落。鮮潔而墮落也

   國多風欬。風欬因風而致欬疾

   民乃遷徙。辰土之氣所應

   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災。妊孕多敗戌土之氣所應

   行冬令。則風寒不時。鷹隼蚤鷙。四鄙入保。丑土之氣所應


 
注:

   ·① 鞀:即「鼗」

   ·② 竾:即「篪」

   ·③ 君子齊戒,齊通「齋」

   ·④ 節耆欲,耆同「嗜」  

   ·⑤ 駵:即「騮」

   ·⑥「蚤」同「早」

—— 未完待續 ——

上一頁 //下一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www.df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