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菁華錄 卷

侯官吳曾祺評注

射義第四十六

   古者重射。自諸侯以下。莫不有事於此。而觀德一語。尤為重射本意。故此篇於發端。即以德行為言。以下分言賞罰之用。及引孔子射於矍相之圃速賓之言。亦莫不以德為重。後世則專以勇力取重。與此篇所言之旨稍不合矣。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諸侯之射大射也卿大夫士之射鄉射也射者男子之事必飾之以禮樂者所以養人之德使之周旋中禮也

   諸侯之射。大射也。所以明君臣之義。故先行燕禮。卿大夫之射鄉射也。所以定長幼之倫。故先行鄉飲酒之禮。

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射一藝也容比於禮節比於樂發而不失正鵠是必有樂於義理久于敬恭用志不分然後得之則其所以得之者其為德可知矣

   其節天子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卿大夫以采蘋為節。士以采蘩為節。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蘩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子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會天子為節。卿大夫以循法為節。士以不失職為節。故明乎其節之志。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矣。功成則國安。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節者歌詩以為發矢之節度一終為一節

   三篇皆存。惟貍首逸。下文云。曾孫侯氏四語。即貍首篇文。

數語釋樂意。

仍就德行言。而以其效明之。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務焉。諸侯繼世而立卿大夫有功乃升非專以射而選也但既為諸侯卿大夫又考其德行更以射辨其材藝之高下射者男子之事謂生有懸弧之義也

   先行燕禮鄉飲酒禮。所謂飾之以禮。騶虞貍首采蘩采蘋。所謂飾之以樂。此一語結上文。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數不與於祭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則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三歲而貢士大國三人次國二人小國一人

   諸侯貢士於天子。天子以射試之。即以士之賢否。以定諸侯之賞罰。此略如後世待舉主之法。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射至于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余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矍相地名如堵墻言圍繞而觀者眾也鄉飲之禮將旅酬使相者一人為司正至將射則轉司正為司馬故云射至于司馬也正進也誓眾選賢而進其來觀欲射之人也賁與僨同覆敗也亡國亡其君之國也與為人後言人有死而無子者則宗族既為之立後矣此人復求為之後也賁軍之將無勇亡國之臣不忠求為人後者忘親而貪利此三等人皆在所當棄故不使之入

又引孔子之事明之。

只言當入。不言當去。善善之義也。為人後如贅壻之類。故以貪利去之。非指出為人嗣者。

   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公罔姓裘名之語助也序姓點名揚舉也射畢則使主人之贊者二人舉觶於賓與大夫曰幼壯而盡孝弟之道老耄而守好禮之心不與流俗同其頹靡而守死善道者今此眾人之中有如此樣人否當在此賓位也

   公罔姓。裘名。之語詞。如孟舍稱孟施舍之類。

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在此位也蓋廑有存者。年雖高而言道無所違誤故云稱道不亂

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故曰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故射者各射己之鵠。故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為諸侯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繹己之志者各尋其理之所在也射己之鵠者各中其道之當然也舍止也道之所止如君止於仁父止於慈之類侯以虎熊豹糜之皮飾其側又方制之以為準謂之鵠著于侯中謂之鵠者取名於鳱鵠鳱鵠小鳥難中是以中之為雋

   得與不得。猶上文慶讓之義。不可以詞害意。

前之中不中就所貢之士言。此之中不中就諸侯言。

—— 未完待續 ——

上一頁 //下一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