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前往北京誠敬仁首頁

 

 

 

 

 

不忘初心

《尹陳童訓》觀後感

陳靈寶 北京誠敬仁

人生在世,有機會向道求學,是一件幸福的事。在求學路上,到處是考驗,處處是誘惑,最後是否能夠成就自己這顆向道之心,還需始終牢記初心,穩步前進。下面分享觀看《尹陳童訓》及自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伊川先生是當時的大儒,尹焞聽說他要來洛陽,準備拜他為師。母親說:“他是不會輕易收徒的。”尹焞:“娘,您教導孩兒,一定要拜德行高尚的人為師,孩兒也想試一試。”當他去拜見伊川先生,遭到拒絕時,他說願意接受一切考驗。伊川先生為了考驗他拜師學習的誠心,於是約他第二天巳時,在洛陽城外十里亭見面。恰巧第二天風雪交加,尹焞為了拜師不遲到,提早出發,此時是風雪最大的時候,尹焞忍受天寒地凍,艱難地來到十里亭。當伊川先生得知後,以為是他的書童交代錯了時間。伊焞解釋說:“晚輩與長輩見面,提前到達,這是晚輩應該遵循的禮儀;能夠跟隨先生,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弟子也能夠克服。”伊川先生為尹焞的堅定誠心所動,並為他的守禮而感到欣慰, 收他為徒。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人生路上能有良師指引,可以成就自身的學業和道業,是何等有幸。還記得2008年年初,當時還在上海工作,剛接觸傳統文化不久,那時傳統文化已在祖國大地重新煥發她的魅力。對傳統文化的渴求之心,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和尹焞一樣,當時對老師仰慕已久,想要追隨老師學習,但苦於求師無門。

清晰記得,那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剛結束三天。那天,在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站上看到一則招聘信息,是山東慶雲書院招聘書法老師。當看完招聘要求後,心生退意,因為自身當時還不具備相應的要求。硬著頭皮,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簡歷,還提交了一幅書法作品,因為學藝不精,所以心中並不抱多大希望。

盡人事,而聽天命,也許是人有善願天必從之。5月31日那天,剛好休假,像往常一樣在宿舍裡練書法,此時手機收到一條短信,打開後發現是應聘有回復了,內心激動不已。信息說我有接待方面的工作經驗,公司也有相應的工作崗位,可以到北京來面試。當時立馬決定,要去北京參加此次面試,還專門做了體檢。現在回想:我本來就是做接待工作,換個單位又有何異,還要跑到北京面試,成不成功是未知數,還要花費一筆不小的路費。但正是這份對傳統文化學習的向往之心,就如尹焞對伊川先生的那份仰慕一樣,做了一個改變自己一生的決定。

恰逢可以休年假,告知同事自己要去北京旅遊,而事實是怕面試不成功,乘此機會來北京旅遊一趟。當時為了節省盤纏,買的是火車票,路程近17小時,坐到腰酸背疼,而這也像尹焞拜師路上的艱辛與坎坷,但內心卻充滿了希望,好像那是登向希望的天梯。到了北京,下火車後,按照提示路線,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公交,來到北京的一個郊外,當時感覺這邊特別偏僻和荒涼,內心中有很多的不安和疑慮。當踏入小院,一片祥和的環境,讓一切的不安和疑慮都拋到九霄雲外。當面試完,公佈錄取通知時,感到特別意外,被錄取當書法老師,接受為期兩年的脫產培訓。那份激動喜悅之心,難以言表,仿佛還在昨天。

回到上海,辦理完辭職手續,接下來全心投入學習,心無旁騖。記得當時開班,全班將近40位學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有同學離開,三個月後,班上同學只剩半數左右,同窗的離去並沒有影響到自己,因為自知底子薄,需要多學習,離開的雖然各有因緣,但並沒有受其影響。

四個月後,原本學習兩年的計劃暫時擱淺,我們被派往內蒙古鄂爾多斯東聯藝校任教,遠離這塊文化故土,但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因為老師始終在背後默默關心我們的成長。半年後回到小院,原本的同窗已所剩無幾,而這些似乎都在考驗自己,不因他人的去留,而動搖了自己的初心。

當尹焞讀書分心發呆時,伊川先生說:這些日子以來,為師讓你一直讀誦你已倒背如流的《論語》,這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嗎? 尹焞心生慚愧,不明何因,請教老師。先生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訓練你的定力。只有內心定下來,不受來自外部事物的干擾,纔能夠真正領悟書中的含義。為師讓你反復誦讀《論語》,就是為了讓你的心定下來。

回想老師要求我們經典默寫考試時,自己也有很大的疑惑,這些經典都已經背誦過,為什麼還要默寫呢?還得花很多時間,重新復習背誦。與其如此,不如用這些時間背誦更多的經典,心中有很多的不解。但因為是老師要求,也就勉強參加。

從默寫《弟子規》、《孝經》、《三字經》,到《大學》、《論語》、《中庸》,每通過一門科目的考試,自己的心靈都像是被洗禮過一次。原本背過的經典,為何受益不多,原來只是為了背誦而背誦,不明其中的經義,對於自身的修為並無多大益處。但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每次的讀誦,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對內心更是一次成長,也慢慢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明白為何古人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當尹焞在追隨伊川先生學習十年後,幼時舊友卓爾出現,向他請教如何用現有的金錢,賺取更多的財富時,他建議把錢佈施給需要幫助的人,為自己積纍更深厚的福德,但卓爾並沒有接受他的意見。卓爾雖然有了錢,但卻變得勢利,這更加激起了尹焞內心的志向,他希望通過科考取仕,來建議當政者推廣教育,移風易俗。

到公司工作多年後,每逢放假回老家,會有親戚朋友勸我們,可以回到家鄉開個書法教室,還是蠻賺錢的。我們都說:“好好好,等機會成熟了,我們一定會回來的。”這也只不過是人家的好意罷了,也沒有必要放在心上。其實我們也很清楚,回去後可以利益當地的一些孩子,但卻很有限,畢竟大家學習都只是業餘愛好。而來我們公司學習的學員則不同,大家大多是有使命的,回到當地可以利益更多人。相比之下,所能利益到的人群自然心中有數。多年來,雖然不斷有同仁離開,內心只有默默祝福他們,畢竟人各有志,每個人的初心不同,猶如乘火車,雖然大家都坐同一趟列車,但每個人到站的點卻各不相同,不必因為他人提早下車,而內心有所動搖。

當尹焞躊躇滿志參加科考時,發現考試題目是批評前朝大臣所提的意見,有悖禮儀,因此放棄作答。回家告知母親實情,說無法用朝廷俸祿奉養母親時,母親卻說“你只要用你的德行來奉養我就足夠了”。當他想要改變當時的社會風氣,卻無處著手時,母親建議他可以像孔老夫子一樣,通過教育改變民風。

就像尹焞一樣,人生似乎在不斷地經歷各種考驗,而最讓我們棘手的是孩子的學業問題。我們出門在外,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的學籍成了我們的心病。有一段時間,我們甚至想辭職回老家,自知這是不負責任的想法,更是有違自己的初心。孩子無法在北京落戶,也無法在北京高考,通過再三思量,我們決定拿出多年的積蓄,在重慶楊老師書法教室附近買套房子,一來方便工作,二來可以兼顧孩子的上學問題,天無絕人之路,而這一切都還算順利。

尹焞舊友卓爾,在發家致富後,不懂得如何利用有限的財富,為自己種下無量的福德,在一場火災之後,一切化為烏有。但他後來聽取了尹焞的建議,將所攢到的財富,去幫助需要的大眾,也慢慢重振家業。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智慧。自己雖然在經濟能力上沒法幫助他人,但可以通過自己的多元德藝,幫助更多的有緣人。

尹焞最後不再參加科舉考試,設帳授徒,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尹焞立志育人的精神,贏得當時及後世文人的敬仰。

古人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之志。自知才疏智淺,雖然沒能像古人那樣,但至少可以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曾經也有不少學生問:陳老師,您會在誠敬仁一直做下去嗎?說實話,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畢竟人生無常,又有誰可以確定自己明天將會身處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每當自己內心動搖時,也會翻開曾經面試時的那份簡歷,那裡有一顆自己誠摯的初心,雖然言語還帶有些青澀,卻經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終始”。

 

 

 

尹焞志誠堅定拜師求學之心,值得傚法,確實可作為工作與生活的導航。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www.dfg.cn

前頁 / 後頁

-----------------------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