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孔子故事系列》十五

夫子受食

【原文】

 魯有儉嗇者,瓦鬲煮食,食之自謂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進孔子。孔子受之,歡然而悅,如受大牢之饋。子路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諫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親,吾非以饌具之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之楚,而有漁者而獻魚焉,孔子不受。漁者曰:「天暑市遠,無所鬻也,思慮棄之糞壤,不如獻之君子,故敢以進焉。」於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掃地,將以享祭。門人曰:彼將棄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聞諸:惜其腐,而欲以務施者,仁人之偶也,惡有受仁人之饋,而無祭者乎?」

——《孔子家語?致思第八》

【白話易解】:

在魯國,有一位非常節儉的人,做飯用的是瓦做的炊具。有一天,他做了一些食物,自己吃了以後,覺得味道很美,便裝到了一個盛羹的瓦器里,特意獻給孔夫子嘗嘗。夫子接受以後,顯得很高興,就像接受了三牲的饋贈一樣。

子路問道:「闊口的瓦盆,是一種簡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不過是很普通的東西,夫子您為什麼會高興得這樣啊?」

孔子說:「善於進諫的人,他心中常會想到君王;吃到美味的人,心中會想起父母。我并不是因為所饋贈的食物豐厚,是因為他吃到好東西就想到我啊!」

一次,孔子到了楚國,有一位捕魚的人,送來一條魚,孔子不肯接受。

捕魚的人說:「天這麼熱,市集又很遠,沒有地方去賣啊,想到如果把它丟在荒穢的地方,還不如送給君子食用,因此我才敢冒昧地拿來送給您啊。」

孔子聽後,很恭敬地拜了兩拜,接受了這條魚,并讓弟子們把室內打掃乾凈,準備把它作為祭品供獻給祖宗神靈。

孔子的弟子很奇怪,問夫子:「那捕魚的人,是打算把它丟棄的,夫子您卻用它來做祭品,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說:「我聽說,愛惜食物,不愿它腐壞,將食物施與別人,這與心存仁愛的人是同一類的。如此,哪有受到仁愛之人的饋贈,卻不拿去祭祀祖宗神靈呢?」

一般看來,貴重的物品或是優厚的飲食,才讓人感到珍貴。卻不知,當一吃到好吃的食物,便會想到別人,這顆關愛之心,要比送與厚禮更讓人感動。

此中,夫子看到的是送食人的心境,而非饋贈食物的厚薄,可見夫子的一顆仁者存心。

漁者將欲棄之魚,拿來獻給夫子,夫子卻用來祭祀,令人不解。而且,夫子還以很恭敬的心,來接受這條魚。致使學生產生疑惑,向夫子請問。夫子這才向學生解釋道,一個珍愛食物,不愿隨意浪費之人,與仁人君子是同一類的啊,他們所獻來的食物,焉能不用來祭祀呢?

是啊,天地化育萬物,何其不易。一粥一飯,半絲半縷,是多少人的血汗,若在艱難困苦的日子里,食物就更顯得珍貴。一個懂得愛惜糧食物品之人,知道體恤他人的付出,也有一顆知恩感恩之心,不忍隨意踐踏、浪費。這樣的人,心存仁愛,是與仁人君子同樣的啊!

夫子將這魚用來祭祀,也是對仁愛之人的尊重。

於此,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雖然家人出遠門,帶回來的只是小小的一件禮品,卻包含著對我們的關懷之情。禮輕情義重,情義愛意的深厚,并非用物品的貴重就能表達,我們又怎能不好好珍惜?而每日所用,是多少人的辛勤勞動,更應該愛惜,這同樣也是在長養我們的一顆仁愛之心。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