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晏子故事系列》

齊景公欲誅養馬之人

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景公有一匹心愛的馬,交給養馬的官吏看養,并且囑咐要好好照料馬兒。誰想有一天,馬突然得了暴病死了,連養馬人都不知是何緣故。

齊景公得知後,十分傷心,同時也很生氣,一定要派人將養馬者肢解處死。

晏子此時侍立於旁,眾臣們見君王暴怒,也不知說何是好。聽齊景公一聲令下後,左右的侍衛便要進前去抓養馬者。晏子見了,馬上站了出來,示意侍衛暫且住手,自己便向齊景公請問道:「君上,肢解人也須有個方法步驟,但不知古圣堯舜肢解人,是先從哪兒下手的啊?」

正當惱怒的景公一聽,大吃一驚,想堯舜是一代圣王,愛民如子,哪會肢解人?自己如今這樣做,怕與圣賢背道而馳,反與桀紂為伍了。內心有所慚愧,便順口說道:「從寡人開始。」侍衛們一聽,於是退下。

雖收回肢解之令,可景公余怒未消,下令說:「免去肢解,將他交付牢獄,處以死刑吧。」

晏子聽了,并沒有再阻止,只是向景公作禮問道:「君王,此人真是罪大莫及,只可惜他還不知道為什麼要被處死,恐怕會死不瞑目。不如讓微臣替君王將他的罪狀一一說明,也叫他知道自己所犯之罪,然後再交獄執行,好讓他死得甘心,您覺得可以嗎?」

齊景公一聽,覺得晏子的話也不錯,便答應了。

晏子於是上前,當著眾臣之面,開始數說起養馬的人來:「你知不知道,你犯有三條大罪:第一條,君王讓你養馬,結果不小心,馬暴斃死了,等於你殺了馬,應當判你死刑;第二條,死的馬是君王最愛的馬,應當判處死刑;第三條,君王因為一匹馬就殺人,讓全國的百姓聽說此事,必定會因此埋怨我君愛馬勝於愛人;諸侯如果聽說此事,必定會輕視我們的國家。但是追究原因,只是由於你把君王的馬養死了,最後竟讓百姓生怨,兵力削弱於鄰國,更應當判處死刑。現在,交付獄吏,執行死刑吧!」

齊景公在座上聽後,不禁驚出一身冷汗,條條都不足判養馬者死刑,并由此也見到自己的過錯,不由喟然長嘆,對晏子說道:「先生您就開釋他吧,開釋他吧!無論如何,也不能因此傷了我的仁德啊!」

人在暴怒時,常會意氣用事,說出或做出一些與常理相悖之事。齊景公在愛馬死了以後,傷心過度,一時氣極,竟要以極刑處死養馬者。雖然臣子們都知道這個做法是不對的,但景公暴怒之下,倘若強要直言相勸,只怕不但無法解救養馬者,自己也要惹禍上身。

晏子在此情急之下,能沈穩不亂,并急中生智,以善巧的勸諫,解救了養馬者,同時,也讓景公發現自己的過錯,收回成命,可以說真是智慧過人啊!

由此,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反觀自己,當別人在發怒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是否也會隨之起伏不定?倘若自己一開始就亂了方寸,便難以用理智的心來觀察大局,更難找到合適有效的辦法來解決問題,這樣,反讓彼此都陷在困境之中無法出離。

除了情緒平穩之外,勸諫時,也應注意時機與方法,倘若此時的直言相勸,不但不能給予對方提醒,反讓對方更加意氣用事,便失去了勸諫的最初用意。有時到最後,反而成了雙方之間的一種爭執。於是,不如學著晏子一樣,順水推舟地幫助對方看到這個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當清楚明白後果的嚴重時,自然不會一意孤行。利用一點時間來讓對方平靜,當情緒平緩之後,考慮事情便會更加客觀、謹慎,於此,便可以避免很多錯誤發生。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借此警戒自己,在暴怒之時,或是在喜極之中,不要輕易做出任何決定。古有言:「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也是避免因一時情緒沖動而做下錯事。

晏子的勸諫,不但讓我們看到他內在的修養,同時,也為他的聰明智慧所折服。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