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孔子故事系列》三十五

宥坐之器

【原文】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夫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

夫子喟然嘆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叡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孔子家語•三恕第九》

【白話易解】:

孔子到魯桓公的廟堂上參觀,看到一只傾斜易覆的器皿,孔子向守廟的人問道:「這是什麼器皿?」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放在座右,作為勸誡的器皿。」

孔子說:「我曾聽說過這樣的器皿,空了它便傾斜,適中時它就端正,滿了就會傾覆。英明的君主以此來作為最好的鑒誡,所以常常將它放置於座位的右邊來警惕自己。」說完,孔子回過頭來對子弟們說:「放水進去試試看。」於是,一位弟子把水灌了進去,恰到好處時,它便端正,然而繼續加水,水滿了它就傾覆。

孔子看了,嘆息說道:「唉!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子路疑惑,進一步向夫子問道:「敢問夫子,要保持滿而不覆的狀態,有什麼辦法嗎?」孔子回答說:「聰明叡智而能自安於愚,功蓋天下而能謙讓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卻能守之以怯懦,擁有四海的財富,但能謙遜自守,這是所說的謙抑再加謙抑的方法啊!」

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看到宥坐之器空時傾斜,真感到像為人求學,不能不加以勉力。因為不學習就沒有相當的學問、智慧、能力從事好社會工作或處理好人際關系。因此,從小就當要珍惜時光努力向學,才不至於空有理想,而無實現它的真才實學。

而宥坐之器適中時便端正,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生活方方面面。好似與人相處,過於疏遠或是親近過頭,皆難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淡如水,平和而自然,反讓彼此感情更持久。凡事皆需有度,過猶不及,確實如此。

知道人生當把握時光學習,并通過勤苦學習與鉆研,學識高了,技能強了,名利地位也接踵而至。屆時,會不會產生自滿、驕慢之心呢?古人有云:「滿招損,謙受益。」過於自滿,自以為是,就不易聽進諫言。聽不進諫言,猶如被蒙住了眼睛耳朵,不知曉其中的危害,災禍由此產生。古代圣王大舜傳位於大禹時,便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提醒時時要保持一顆恭謹慎重的心,莫讓危害起於細微。

擁有名利地位人皆歡喜,殊不知,身居高位、名聲顯赫,此亦是福。古有云「福兮禍所伏」,當福來臨時,禍患可能也隱藏在其中了。因為任何事物若過分突顯、暴露或張揚,便易招來妒忌、誹謗、陷害等不祥之事,禍患也常起於此。如此,有何方法能保持不覆呢?文中,夫子強調「損之又損」,謙虛了再謙虛,方為持滿之道。謙虛厚德能載福,《易經》中有六十四卦,獨一「謙卦」六爻皆吉。謙虛謹慎,韜光養晦,厚積薄發,謙抑上更加謙抑,才是真正保持滿而不覆的道理啊!

對此,我們可在古圣先賢中的事例中見到諸多榜樣,如晏子身居高位,平常卻恭謹自守,安於平淡生活,不與人爭,輔佐三代君王,最終安享高壽;范仲淹懷抱「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心,愛國愛民,縱然被貶亦不怨,隨遇而安,德風流芳至今;韓琦度量過人,性情渾厚純樸,從不崖岸自高。雖功蓋天下,位居大臣之首,對人總是謙虛禮讓;《忍經》中記載婁師德性格穩重,謙虛謹慎。他曾對弟弟說:「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寵幸太多了。這正是別人所妒忌的,你打算怎樣避免這些妒嫉呢?」婁師德的弟弟聽後,跪在地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朝我的臉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決不讓您擔懮。」婁師德面色嚴峻地說:「這正是我所擔懮的啊,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將唾沫擦去,正違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只會加重他對你的憤怒。應該不擦去唾沫,讓它自己乾,這樣笑著接受它。」

至此,不免感慨,世人難以做到之事,對他們而言,卻是生活的日常行為。正是「宰相肚里能橕船」,擁有一顆博大、謙卑的心胸,正如天能覆蓋萬物,大地能承載萬物一樣,持滿而不溢。

我們也當時時以宥坐之器自我勉勵,好學、有度、謙恭,以智慧德能服務社會,以厚德仁心載福,付出自己的心力,期望家族綿延不絕、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