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晏子故事系列》之二十二

晏子知禮

晏子為齊國之相,德行出眾,智慧過人,他不僅博見多聞,而且熟知禮儀。有一次,晏子奉命出使魯國,孔子便令門下的弟子們前往參觀、學習,弟子們聽從了孔子的指示,前往參觀。

等到了晏子拜見魯君的禮儀結束後,子貢回來向夫子報告說:「怎麼說晏子他熟習禮儀呢?古禮有稱:『登階不歷,堂上不趨,授玉不跪。』今天晏子的所作所為,卻都與此相反,怎麼能說晏子他熟習禮儀呢?」

晏子辦完了魯君的公事後,退而會見孔子。席間,孔子向晏子問道:「古禮規定,登階之時依次而行,不可越級而上;朝堂之上,不可以急趨而行;接受圭璋時,不需下跪。而夫子您所為皆與此相反,如此合禮嗎?」

晏子聽了回答道:「晏嬰聽說,在兩楹之間,國君與臣子各有固定的位置,君行一步,臣行兩步。因為魯君迅速登上,晏嬰惟恐時間來不及,才越級而登,在朝堂上急趨而行,以便能立即就位啊。再以國君授玉姿勢過低,不得已,晏嬰才跪下來,如此方能承接。況且,晏嬰也曾聽說,為人做事,只要能謹守大節,至於小節方面略有出入,也是沒有關系的啊!」

晏子拜見孔子辭出後,孔子以賓客之禮相送。回來後,孔子對自己的門下弟子們說:「禮,貴在因時制宜,像這樣不合常法的禮儀,惟有晏子才能行而有節啊!」

禮,重在實質,是內心誠敬的表現,《曲禮》有曰:「夫禮者,自卑而尊人。」子貢看到晏子在形式上不守禮節,卻未曾注意到,是因魯君未能如禮去做,晏子為能守住大節,才在小節方面略有出入。

形式上有所出入,可一顆恭敬尊重的心,卻時時在晏子心中,這是禮的真實含義,也表現出晏子對禮的敬守。倘若只追求外在形式,表面上勉強做到,而忽略內在實質,那就喪失了禮的本意了。

而凡見事,我們不能以片面之見就加以判斷。賢如子貢,尚且可能看錯,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怎麼能隨意推測,人云亦云,不明察事情的真相?當夫子聽到子貢如此說,并沒有妄加評判,輕易指責,卻是直接向晏子詢問,了解事情真相、原由,可見圣賢人處事的明智。

再則,雖說只要能謹守大節,於小節方面略有出入也沒有關系。但如今,也會有人以「不拘小節」來掩飾自己的失禮。在言語、行為方面,總要按自己的壞習慣去做,不愿改正。如果遇到有人指出缺失,卻堅持說只要心存恭敬就可以,形式上并不重要。可是,當自己的內心真正有恭敬之意,那言語行為自然就會表現出恭敬有禮的樣子,因為言行是內心的反射。

因此,我們在求學過程中,切不可自欺欺人,對自己的心態當有一個正確認識。不放任自己的壞習氣,也不對他人隨意猜測、指責。時時處處,心懷敬意,以一顆謙虛好學又樂於改過之心來學習圣賢教誨。如此,將會給我們的成長,帶來更多的利益。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