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春風化雨的美好天地
——喜子的成長故事

        北京誠敬仁楊老師書法教室」亞運村書法班自2012年4月份開辦以來,歷時僅僅九個月,已經得到來自各方家長、學生的認可和贊許。大家口碑相傳,都感覺到這里的磁場很好,來此學習身心安和愉悅,不僅逐步掌握了傳統的書法藝術,也增強了定力,了解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前來學習的孩子們,來自於北京市內各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這里面有個叫喜子的小男孩,他的成長故事,格外引人注目。

學會向媽媽鞠躬

        喜子六歲半,上小學一年級。2012年8月中旬,媽媽送他來「楊老師書法教室」學習。喜子和指導老師的第一次應對,至今令所有老師記憶猶新。

        指導老師觀察到,喜子的臉上表情比較冷冰冰的,不和別的老師同學打招呼,也不和其他同學玩。老師向他問好,他也拉著臉,根本不買賬的樣子。并且學了不到一會兒,很快就想走。

        課程結束後,家長紛紛來接孩子回家。按慣例,孩子們會由老師帶著,向前來接他們的媽媽鞠躬,并道感恩:「媽媽您好!媽媽辛苦了!謝謝媽媽!」然後家長一臉喜氣地把孩子接走,走前也是一番「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老師再見!」的歡聲笑語。

        而喜子的媽媽來接他回去的時候,老師帶著喜子,向媽媽鞠躬道謝,喜子開口就道:「憑什麼呢?」聽到這句話,媽媽一愣,感到很難受,堅決要求喜子給自己鞠躬。喜子倔強到底,堅持不鞠。媽媽說:「今天要不鞠躬就不接你回去!」喜子一聽,嚎啕大哭,并躺在地上打滾,又哭又鬧:「我就是不說!我就是不鞠躬!」哭得很厲害,眼淚鼻涕一大把。母子二人僵持在那里,一時氣氛比較緊張。見此情形,指導老師在旁邊等了幾分鐘,然後說道:「媽媽您先回去,喜子就交給我吧。」并給媽媽使個眼色,媽媽心領神會,假裝說道:「我可回去了。」便一直走到大門外,在那里等著。

        老師把喜子帶回教室,此時喜子還在堅持哭,別扭著身子。老師知道此時說這件事也沒有用,便乾脆不提,而是給他一張衛生紙,讓喜子把眼淚鼻涕擦乾凈了。喜子心情慢慢平靜下來,老師便讓他幫忙收拾桌子,喜子轉移了注意力,開始幫老師收拾。老師也不和他講太多,只是告訴他該收拾這里、那里,把什麼東西放在哪里,喜子都一一照做了。

        收拾完畢後,老師再細細跟喜子講道理。

        那時正是夏天,老師說:「媽媽這麼大熱天開車來接你,跟媽媽說一聲辛苦了,是不是應該的?」

        喜子小聲地:「是。」

        老師繼續引導:「媽媽真是很不容易的,有時堵車,媽媽在路上很擔心,怕你等太久,很想把你快點接回去。接回去後還要做飯。而且媽媽每次買東西是不是都先想到你?」

        喜子低頭想想,還真是那麼回事。

        老師繼續說:「媽媽是那麼好,還帶我們學習書法,希望我們把字寫得美美的。那麼字怎麼能寫得美呢?首先,我們要有一顆很美的心,要愛媽媽。你看,如果你聽媽媽的話,那麼你的小手拿筆,它也會聽你的話哦。你就能把字寫得很好。如果我們不聽媽媽的話,小手也不會聽我們的話。」

        這些話令喜子心悅誠服。

        看到喜子的臉逐漸開朗起來,老師還給喜子做了一個手語歌表演,《我的好媽媽》:

我的好媽媽呀
下班回到家
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呀
媽媽媽媽快坐下
媽媽媽媽快坐下
請喝一杯茶
讓我給您揉揉肩
讓我為您捶捶背
我的好媽媽
我的好媽媽

        喜子看到老師的表演,不禁樂了。老師便開始教喜子一邊唱一邊表演,喜子邊唱邊做邊笑起來。

        老師見時機差不多了,便對喜子說:「那我們現在開始練習向媽媽鞠躬道謝。」

        喜子一聽,又有點不情愿了,小鼻子一癟,又哭起來。不過明顯是試探性的哭。

        老師說:「哭是沒用的。如果你愿意媽媽今天接你回去,那就得聽我的,我來幫助你。」

        喜子知道了老師的底線,於是收起眼淚。老師讓喜子表演當媽媽,老師當喜子,一句一句地講:「媽媽您好!媽媽辛苦了!謝謝媽媽!」先講一句,然後升級講兩句,最後再講三句。然後角色互換,老師表演當媽媽,喜子當兒子。

        剛開始,喜子學習鞠躬頗感別扭。但老師很耐心,一遍遍地教導,不知不覺的,喜子的鞠躬和道謝之詞,都顯得很自然了。小孩子其實好起來也很快的,到最後甚至和老師互動得哈哈大笑起來。

        喜子的媽媽在外面一直聽著,從頭到尾,剛開始比較擔心,後來聽喜子哭完後沒動靜,又感到很奇怪。然後聽到里面又是笑,又是唱,還有表演,也很高興。最後聽到老師帶著喜子一遍遍練習鞠躬,不禁很感動。

        老師見時機已成熟,就對喜子說:「你這樣可以了,媽媽應該可以接你了,我現在就跟媽媽打電話哦。」

        然後老師故意拿起電話:「喂,喜子媽媽嗎?現在喜子很乖了,他也學會了有禮貌,您現在可以接他回去了。」

        不一會,喜子媽媽敲門了,老師把門打開,只見喜子媽媽滿面笑容地站在門口。

        見到媽媽,喜子臉色變了,又開始扭來扭去。老師帶著喜子給媽媽鞠躬:「媽媽好!」鞠一個躬。「媽媽辛苦了!」鞠一個躬。「謝謝媽媽!」鞠一個躬……

        雖然小聲點,雖然動作不那麼自然,但喜子,終於鞠躬了,說了「媽媽辛苦了」這樣一句話……

        從那一次之後,喜子再給媽媽鞠躬和道謝,就非常自然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喜子鞠躬,是深深的鞠下去,道謝的話語,是非常由衷的發出。這讓媽媽所有的辛勞感頓時一掃而空,盛滿喜悅和幸福。

一個很有悟性的孩子

        喜子進入書法班後,開始學習描紅。他從小吃飯是用左手,寫字也一直是用左手,但指導老師要求他用右手練習描紅。喜子又是一臉不服氣「憑什麼呢?」老師告訴他,用右手才能更好地跟著老師練習書法,將來對自己的一生也有很大的好處。何況你天生會左手,學會了右手寫字,豈不將來能左右開弓,雙手都是寫字能手。喜子聽老師講的有道理,便開始學習用右手習字。

        畢竟從小用慣了左手,一開始的習字是很辛苦的,描上一頁得大半天。喜子有些氣餒了。第二次課,老師要求他今天要多練習一張紙,喜子又是那句話:「憑什麼呢?第一次課不是才練習一張紙嗎?」

        「第一次課是第一次課,現在已經是第二次課了,憑你的實力,多練習一張紙是完全做得到的。」

        喜子心中暗暗驚喜,原來我的「實力」是很厲害的哦,於是喜子興奮地開始練習起來。一張,兩張,三張,四張……

        喜子自從練上了書法,不知不覺從家長、老師安排的練習,到自己喜歡,直至迷上了書法。

        於是,他在那里描紅,或是習練水寫帛之時,可以一直站兩個多小時。在他小小的心里,感覺到,媽媽讓我來此學習書法不容易,我要珍惜每一分鐘時間,盡量多練習,把字寫好。到下課了,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喜子還在那里,埋頭苦練。

        有時,喜子一抬頭,發覺離下課時間只有不到半小時了,他便感慨:「啊,還有二十分鍾!」

        老師:「那你是嫌時間多還是時間少?」

        喜子:「時間太少了!還沒寫夠!」

        老師:「那你就住這兒吧。明天一早起來,洗把臉就接著寫。」

        喜子想了一想:「嗯,那還是不要吧。」

        喜子在學校里是全日制學習,中午不休息。每次媽媽把他送到楊老師書法教室,大概在晚上五點多到六點開始習練,一直到晚上八點多下課。中間寫到七點多時,喜子感覺很累了,不知不覺地打起呵欠。

        老師:「大河馬來了。」

        喜子:「老師給我充充電吧。」

        老師做出充電的樣子,向喜子「發電」:「怎麼樣,幾格?」

        「一格。」

        再來,「兩格、三格、四格……」

        「有十格了嗎?」

        「沒有,才八格。」

        「八格夠用了,繼續寫吧。」

        隨著學習的深入,喜子對老師的欽敬之心愈來愈強烈。每次他向老師請教,會站得筆直,再恭恭敬敬地給老師鞠躬,說道:「請老師給我示范一個點。」老師在示范之時,他在旁邊非常認真地觀察和學習。等老師示范完畢,他再站得筆直,恭恭敬敬地給老師鞠躬:「謝謝老師的指導。」老師覺得喜子很受教。

        喜子練習書法喜歡鉆研,喜歡悟,喜歡琢磨。有時,老師看到喜子寫的筆畫,會隨機指導:「你這一筆更好點就超高級哦。」喜子聽後領悟到:「哦,應該往這邊轉一點。」

        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們心里感到特別的歡喜。喜子姓王,老師鼓勵他:「你家的祖先王羲之是書圣,你如果努力就可以將先祖的書法藝術承傳下來,是很有意義的喲。」喜子很受鼓勵,練得更起勁了。

母親的啟蒙教育相得益彰

        喜子的學習順利上了軌道,母親暗自欣喜不已,從安排他每周一次課,到每周兩次課。後來,不顧勞累,自己也欣然進入書法教室開始學習。母子同學共進,回到家中繼續互相促進,形成了良性循環。

        指導老師覺得喜子媽媽是位很有教育敏感度的家長,於是和她深入交談,了解到喜子從小的家庭教育情況。原來,喜子的媽媽自打懷孕後,就一直收集很多有關嬰幼兒教育方面的學習資料。當她聽說,孩子從小將圣賢經典紮下根後,日後長大自然會開花結果,想想感覺很有道理,就到書店買了《弟子規》《三字經》,每天讀誦。

        大概在一歲到一歲半左右,喜子牙牙學語,每天特別喜歡講話。可是媽媽又沒有那麼多話和他講,便教喜子和自己一起念經典。喜子雖不知道那些句子是什麼意思,但聽久了,念久了,很多句子就在不知不覺中記下來了。媽媽說上句,他就能接下句。譬如,媽媽說一句「父母呼」,喜子就接「應勿緩」。媽媽說「人之初」,喜子就接「性本善。」

        現在母子二人練習上了書法以後,他們在家中的互動內容更豐富了。有一天,媽媽和喜子在地板上擺「永字八法」的磁性貼卡,媽媽擺了一個長橫,喜子一看,「哦喲,媽媽的這個橫可真長,那我拿什麼來拼呢?有了,右側點、方頭點、橫點……」母子二人將字卡一直從客廳擺到洗手間門口,然後哈哈大樂。

        喜子現在已經成為書法教室最勤奮的學生之一。記得有一次,媽媽開車帶著喜子,路過書法班前面的商場車站,喜子看見了,就跟媽媽說:「媽媽,今天我們又去寫字吧?」媽媽說:「今天不是我們上課的時間呀。」喜子說:「哦,不過,我想寫字了。」然後頭一歪,小嘴一撇,做出很失望的表情。

        聽了喜子的話,媽媽心里有很大的欣喜與感慨。現在的小孩子,見到商場大多想的是到里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喜子則記住了,這個商場是進入楊老師書法教室的一個標志建筑,在他心里,想的是練習書法,而不是進商場買東西。

        說起來,每個星期風雨無阻地送喜子來學習,再接回去。有時候,媽媽已經很累了,肚子也很餓,路上也不那麼通暢,實在的,心情并不是每次都能很好,也會有「太辛苦」的暗自感慨。但是,看到喜子一天天的進步、成長,對媽媽的態度由以前的不知感恩,到現在的禮貌、恭敬、體貼,媽媽覺得所有的辛勞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現在,喜子跟媽媽到商場,每次都是先想到給媽媽買什麼。

老師的教導春風化雨

        喜子的進步,無疑是很明顯的。當我們向喜子的指導老師了解情況時,老師談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一天一點小進步,一天一個小變化,慢慢的時間久了,就顯出了比較大的變化。

        教育是百年大計,立志,是人生起航的基礎。看楊老師書法教室的老師們,是怎樣引導孩子們立志的。

        教室里,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應對:

        老師云:「嚴師——」

        學生齊答:「出高徒!」

        老師問:「你們要當第幾等學子?」

        學生高聲回答:「要當上等學子!」

        老師問:「你長大了將來想做什麼?」

        一學生答:「老師,我長大了要當省長!」

        一學生答:「老師,我要當市長!」

        老師:「好啊,如果當不了省長和市長,最起碼也要當一個好家長!」

        師生同樂中……

         遇到有學生偶爾想偷懶了,老師會引導學生:「教不嚴,師之惰。你可不要讓老師做一個懶惰的老師哦……」當有的孩子對某一筆劃很難過關,產生厭倦心理時,老師就來一句:「玉不琢」,孩子接下一句「不成器」。師生這樣的互動,引經據典,時間久了,愈來愈默契。這些教誨也深深刻在孩子心中,當他們獨自一人面對習練中的種種困境時,就能自我激勵。

        老師不僅鼓勵孩子們立志當高徒,還教導孩子們「虛懷若谷,從善如流」的美好品質。「如果喜歡接受老師教育的同學,老師就會給你們學很多,你們就會進步很大很大哦!」然後看講臺底下,全是一張張仰望的小臉,那渴求進步天天向上的眼神,猶如花朵要汲取陽光雨露的滋潤。

         對於喜子,以及每位來到「楊老師書法教室」的小朋友,老師們采取「因材施教」法,有非常良好的效果。老師們極其用心使用此法,每堂課都會根據每位學生前面的表現,有針對性地安排下一堂課的內容。如站姿,坐姿,擺紙,放筆,洗筆,說話聲音,語氣,走路,吃飯,與同學相處……方方面面,細致入微地指導和調整。

        學生與學生不一樣,有位叫小石頭的學生,就站不了喜子那麼久,但描紅卻非常好。有的學生來此之前,已經大量讀誦經典,那麼就不用讓他讀那麼多。有的孩子在學習德育故事方面有缺,老師就會安排給他補缺。有時班上有新的同學,那麼對於新老學員都要顧及到,新學員要給他合適的安排,讓他感到有興趣,老學員也要保證他能有吸收的量。

        老師們非常重視細節性的教育,因為這最能在不知不覺中,於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形成良好習慣。譬如孩子們來到教室,脫衣服自己脫,自己疊,疊好放好,物有定位。簽名用右手。給孔老夫子鞠躬,要很恭敬鞠到位。這些很細很細的隨機指導,都是不可忽視的教育環節。而一旦定力紮下根基,相循的,在學校的功課也會學得很好。

        習慣的培養,也是本著長遠的考慮。譬如,練習水寫帛,小朋友使用水寫帛是用水來寫的,老師則會按照蘸墨的要求,讓小朋友不要頻頻蘸水,而是一次蘸好水後,想像著自己是在使用墨來寫字,中間水感覺不夠時,使用轉筆來將字寫好,而不是去加水。因為習慣的養成不易,而一旦養成就不容易改。故,現在養好了蘸水的習慣,日後改成墨也就輕松自然了。

        古人云:「誨人不倦。」老師們在談到喜子的情況及進步,以及很多來此學習的孩子們的進步時,那種由衷的喜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其實我們深知,將一個最初令父母和老師頗感頭疼的孩子,一點點扶正到今天的地步,唯有不疲不厭的愛與智慧的教育,才能有此成果。正是:愛心澆灌師無悔,幼苗吐芳報春暉。在現今社會,讓千萬家庭感到亟需解決的孩子教育問題,在「楊老師書法教室」里,我們找到了一片春風化雨的美好天地。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