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處世之道人與自然
 

施恩即望報 吾非斯人徒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下邽(今陜西渭南)人。他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 

白居易曾在其詩中如是歌詠道:「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其體恤群生之情讀來不禁令人悄然落淚。這首《放魚詩》是作者被貶到江州之後所作。詩中寫了一個故事:兩條白魚,置於地上,相濡以沫,相煦以濕,即便不傷於刀俎,也將被螻蟻所食。詩人遂起同情之心,放於南湖西江。并且施恩不圖報,只求魚兒能回歸江湖,重獲自由。

放 魚

唐 白居易

曉日提竹籃,家僮買春蔬。

青青芹蕨下,疊臥雙白魚。

無聲但呀呀,以氣相煦濡。

傾籃瀉地上,撥剌長尺余。

豈唯刀機憂,坐見螻蟻圖。

脫泉雖已久,得水猶可蘇。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乾枯。

水小池窄狹,動尾觸四隅。

一時幸茍活,久遠將何如。

憐其不得所,移放於南湖。

南湖連西江,好去勿跏躕。

施恩即望報,吾非斯人徒。

不須泥沙底,辛苦覓明珠。

【譯文】

春日清晨,家中童仆提著竹籃買菜回來,綠油油的芹菜蕨菜下面,還有兩條大白魚擠在籃子里。只見它們口吐微沫互相濕潤,以延續生命,似乎發出無聲的呼喊。把它們從竹籃中倒出一看,竟是一尺多長的兩條大魚。看著它們在地上掙扎擺尾,不僅有被人宰割蒸煮的憂患,被螞蟻所食的危險也近在眼前。心想,雖然它們脫水很久的樣子,但也許還能活下來,於是趕忙命人把它們先放進小池子里。果然魚兒慢慢蘇醒,開始游動。可惜池子太窄小,稍一擺尾就碰到四壁。雖然暫時得以活命,終不是長久之策啊。唉,可憐它們困於小池不得自由,我又把它們放歸南湖。魚兒啊,你們自由了,南湖與西江相連,快去吧,不要徘徊猶豫。我不是那種給予恩惠還期望得到回報的人,所以你們也用不著辛苦地在泥沙中找尋明珠來報答我了。

【注釋】

1.「且唯刀機憂,坐見螻蟻圖」《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淮南於•主術訓》:「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制於螻蟻,離其居也。」又:「魚得水而游焉則樂,唐決水涸,則為螻蟻所食。」

2.「不須泥沙底,辛苦覓明珠」《搜神記》卷二十:「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丘』。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又:「噲參,養母至孝。曾有玄鶴,為弋人所射,窮而歸參。參收養,療治其瘡,愈而放之。後鶴夜到門外,參執燭視之,見鶴雌雄雙至,各銜明珠,以報參焉。」

 

 

圖:《護生畫集》第三集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