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讀經教室

 

 

誦讀《論語》的感悟

從小,對讀書就沒什麼興趣,每每展讀課文,總想趕緊讀完,就像流水一樣,讀過就算了。所以,也不知要領,經常是一口氣讀下去,不管咬字清不清,讀得總是上氣不接下氣的,草草了之,讀完也沒有什麼感受,更談不上對課文有何印象。

在平時,也不會主動去溫習備課,只有在考試前夕,才硬著頭皮,振奮精神,死記硬背。但,因記性不好,急背的東西很容易就忘了,甚至前後段明明很熟,但卻都背倒了。因此,倍感讀書的辛苦,有時讀多了,就會成順口溜,有口無心,好像懂得背了,可心不在焉,稍不留神,就忘了背到哪兒,又要重頭開始才能背下來。也因此,從未認為讀書會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根本不明白怎樣讀書才能得到喜悅。

有幸接觸到了傳統文化,聽說讀經是一件快樂的事,但自己卻一直未有過體會。直到有一天,老師讓我們讀《論語》,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讀書之樂。

一開始,自己只是感到挺新鮮,仍是抱著嘗試的態度,因為對於文言文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也未想過要去學習。

在無從下手之刻,很幸運的,有一位同學教我,鼓勵我們一起讀,不要單獨學習,我欣然接受她的建議。

聽她讀的時候,抑揚頓挫,整個聲韻很好聽,一下子就把我的興趣調動起來,同學說站著讀比較好,因為氣可以從腹部出來,能振作我們的精神,我一一的按著作。

拿著書本,我們便一起恭恭敬敬地站立著,然後開始大聲朗讀,而且只讀「學而第一」。

我對著窗外,開始大聲讀誦起來,不敢走神,因為每一個字的發音,自己還沒有辦法發得標準,而因為規定了只要有人讀錯一個字,這一段就要重新來過,因此也特別小心。有時,因為不留神,一段里面會錯三次,這樣就要反復讀上三遍。當自己錯的時候,同學卻陪著我一起讀,內心就感到特別慚愧,因此就很注意去糾正發音,也很注意要讀準確,不愿意讓別人陪著自己一起「受罰」。

兩個人一起讀,對方讀錯的地方,容易發覺,互相探討、交流,都在進步。

當讀完第一遍時,精神就感到不一樣,平時總是駝著背,死氣沈沈的我,突然間感到氣很順暢,人也精神多了,因為是站立著讀,氣從腹部出來,挺胸抬頭,感受特別好。

有了第一次的喜悅,對於讀經,自己也開始感興趣了。

雖然平時的工作挺忙,但還是會抽空去讀,因為每次讀完,都會有喜悅。當帶著興趣與喜悅去學習時,感受又不一樣,做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會感到特別地開心。

雖然在剛開始讀誦時,容易走神,但為了讀好每個字的發音,也不敢疏忽,全神貫注。而且在讀的時候,抑揚頓挫的語調,會讓自己更有興致,讀久了之後,漸漸就成誦了,不用看書,就能背下來。此時,全心去體會語句中的意思,如入佳境,身體也不自覺地隨著音韻而搖頭晃腦的,全身都得到了信息,全篇誦完,全身舒暢,常常覺得不夠,會再多讀幾遍。

每每讀完,身心安定了下來,心平氣和,而對古圣先賢,也多了一份感恩。
有時,心情不佳、有點郁悶,讀上幾遍,便神清氣爽,好像把內心的抑郁之氣讀出來似的,身體輕松許多。

每天堅持讀誦,不知不覺,讀了上百遍之後,卻還是覺得不夠,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想再讀下去。因為不僅有讀書樂了,同時也能隨文入觀,對圣賢經典有更深入的理解。

有一天,當讀誦完,與同學在陽臺上,兩人不知覺地順口同時誦出一二句經文時,不由相視暢快一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彼此也感受到了對方的快樂。

而在讀誦的過程中,讀到的一些句子,不自覺地就反觀到自己身上。當沒有做好時,內心就很不安,連讀都不敢大聲,便開始檢點自己,開始去試著改正自己的毛病,借著經典天天提醒自己,向圣賢人學習。

尤其,同仁間有時難免有些磨擦,心里總會難過,而當能體會一點「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時,霎那就能領悟原來當別人不能理解我們,甚至誤會之時,只要放開心胸,做個大氣度的君子,何事不能兼容呢?經典運用之妙,確實在這段誦讀期間,感悟特多。 

以前,并不知道讀誦原來可以給自己帶來如此大的受益,也不知道讀誦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現在,我們仍在每天堅持著,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了讀誦的行列,個個精神抖擻,喜悅非常。此時的堅持,不似以前強迫自己去學,反而變成一種快樂的期待,內心一天天有了變化,人也精神了,口齒也開始變得清晰。而且,似乎信心也一天天地增長,心情也越來越快樂,身心舒暢,雖然只讀到「為政第二」,但收益匪淺。

以上是筆者在讀誦過程中的學習與感悟,有興趣的朋友,也不妨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讀誦幾段,不僅能體會讀誦之樂,久之,當能契入隨文入觀境界時,更能領納原來誦讀經典是人生至樂之事。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