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讀經教室

 

 

《弟子規》伴隨我們成長

記得去年1011日,我們許多老師聽了一場報告《實驗學校教師如何落實德行教育》。那天我記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受寵的孩子必定不孝」。也就是那一天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弟子規》。幾個月過去了,我和孩子們與《弟子規》的緣越結越深,《弟子規》伴隨我們一同成長。

入寶山而空手歸

剛開始接觸到《弟子規》的時候,我隨便翻了翻,發現里面的話極普通、極平常。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時我想:這些話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做到的,但是現在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至於「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更是父母為孩子力盡的「義務」,你還指望孩子為父母做到嗎?不可能的。繼續往下看,我看到「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一直往下看去,我很高興,心想:這下好了,以後批評學生用這些話瑯瑯上口,用不著講那麼多廢話了。

回到學校,我開始教《弟子規》,學生也開始在我的批評聲中讀呀背呀。我跟學生講:「從此以後,當父母叫你的時候,不可慢慢吞吞地回答;當父母命令你做什麼事的時候,不可拖拖拉拉;當父母教育你的時候,你要恭敬地聽從;當你有了過失,父母責備你時,你要溫順地承受……」學生都聽了,背《弟子規》的速度也很快。可是每星期一早家長送學生返校,我仍然看到的是一幅幅「父母孝順孩子圖」。有一天,一位學生的校服忘帶回學校了,他打電話給他爸爸,我聽到他在電話里說:「爸爸,都怪你,今天早上理書包的時候你沒有把我的校服放進去,你上午一定要送到學校來!」他放下電話後,我問他爸爸怎麼說,他說爸爸說馬上送來。

「馬上送來!」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心驚。再聯想學生各方面依然故我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我感受到了教《弟子規》的不得法。就好像進了一座寶山,卻有眼不識,不知道如何開啟寶藏。

見人善 即思齊

與此同時,我們學校小學部其他各班也開展了教學《弟子規》的活動。其中四年級的劉老師班和五年級的譚老師班,教學的效果十分好。在大家一起分享教學經驗的時候,劉老師很動情地講到她班上的學生爭做「孝子」的事例。在講「入則孝」這一大節時,劉老師跟學生深情地講了父母撫育孩子的艱辛,他們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和殷殷的舔犢之情……古代的《八德故事》中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經常會讓她和學生感動得流淚。劉老師自己在每年過生日的那一天,她都會給父母打電話,感謝父母給了自己生命,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她讓同學們到自己生日時也給父母打電話,說出自己對父母從心底里的感激。有的父母聽到孩子的話後甚至激動得不能自已。我聽了劉老師的講述後,心中十分感慨:原來《弟子規》是用真情來教的!譚老師跟我們講,當她講到「過猶待,百步余」時,讓學生和她在教室里表演:她扮演主人,學生扮演客人。當客人起身告辭時,主人面帶笑容地跟客人道:「再見,歡迎下次再來!」然後等客人剛一離開,就「」地一聲把門帶上。學生看了後全班大笑,在笑聲中就體會到了誠心誠意禮貌待人的重要性。譚老師的經驗也給了我啟示:教學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弟子規》就是我們的生活。

看到同事們有這麼好的經驗,我想到了《弟子規》里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學了馬上就到班上用啊!我開始跟學生細致地講理,講情,講故事。剛好班長的生日到了,她成為我們班第一個在生日那天跟父母打電話的人。我記得那天的電話她和父母講了很久,當她在電話里講「感謝父母生我養我」時,她的嗓子哽咽了,眼睛也濕潤了。當時我在一旁想到了父母的不易,我的眼睛也濕潤了。第二個過生日的同學剛好是星期六在家過生日,我要她在家里主動跟父母談心,做勞動來表孝心,她也做得很好。後來,同學們過生日都會主動告訴我,然後分別在電話或家里表達情意,他們都很高興,認真地去做「孝子」應該說的話或做的事。

過年的時候,楊老師從北京傳來一份《教導兒童讀經心得報告》,我看了之後心中暗自慚愧: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啊!楊老師從「兒童讀經的深遠益處」和「如何教導兒童讀經」兩大方面詳細切實地論述了教導兒童讀經過程中各方面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這份報告給我一股強大的推動力,我決心按楊老師的心得報告為指導,認真教導《弟子規》。

身體力行 以身作則

春節過後,我跟蔡老師談到教導學生學《弟子規》如何才真正有實效的問題。蔡老師講:「很多時候我們都看到別人沒有做到,事實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自己本身沒有身體力行的緣故。」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是啊!我們做老師的自己連講臺都收拾不整潔,學生又怎麼可能收拾得好抽屜呢!唉!「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現在我要「見己惡,即內省」了!我每天讓孔老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鞭策自己;用曾子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來督促自己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都要合乎《弟子規》的要求。比如自己雖不在父母身邊,但保持身體健康,工作努力。因為「身有傷、貽親懮;德有傷,貽親羞。」平時我與各位同事之間相處友好,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有時學校的電工到班上來修理,我會在一旁幫點力所能及的忙,并向他道謝。校園里的清潔工、園丁我都和他們處得很好。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老師是一個十分友善的人。在生活細節方面,我由平時對學生的指手劃腳,變成了小心、嚴謹、細致地身體力行。比如撿垃圾,擦桌子,整抽屜等等,我都一五一十認真去做。以前我走路比較快,上課累了愛靠一靠講臺,現在我是「步從容,立端正。」真奇怪,當自己按照《弟子規》上的內容一點一點地去做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心越來越安定,頭腦越來越清楚,事情做得越來越有條理,教導學生時也越來越有信心。比如「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我以前在食堂打飯菜,經常以一句『民以食為天』為藉口,打兩三個菜,其中以肉食偏多,幾乎每次都吃不完,倒掉很多。自從看了雷久南博士的《科學飲食研究報告》,我開始素食,并且適量打飯菜,每次都吃得乾乾凈凈,自己感覺身體也健康了很多。然後跟學生講到他們平時吃飯吃菜的不良習慣、講到腸胃的負擔……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也心服口服。此後不用老師說什麼「吃不完就扣分」,學生自然就吃飯吃得很好了。

《論語》里有一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長期以來,老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遺失了這根本的一條,因此實效性不大。今天,當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於言教的時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復雜。 

師生共同進步

從本學期開始,我和學生學習《弟子規》就進入了良性循環的階段。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在與學生一起用不疾不徐的聲音朗讀《弟子規》時,我們感到自己的心很安定、很靜。由於每天都認真讀誦,同學們也就自然而然會背了。另外,我們日常生活可以用《弟子規》對話。比如我看到一個學生跑得很急,我就會講「事勿忙」,學生就會慢下來答「忙多錯」。然後我再講「寬轉彎」,學生就答「勿觸棱」,師生相視一笑,德育教育成了親切的對話。如果學生和別人發生了矛盾,吵嘴了,我就會講:「德有傷,貽親羞,也貽師羞。」同學之間團結友愛,我就會說:「兄弟睦,孝在中,也敬師在其中。」

三月份的一個星期五,我們三年級全體師生去金牛嶺動物園玩。我們觀看了動物表演。其中老虎和獅子被馴獸員馴得服服帖帖,另外動物們都在籠子里養著。有一個學生就問我:「老師,這些動物太可憐了,不是『天同覆,地同載』嗎?」我說:「是呀!動物們應該在適合它們生存的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是現在全世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太嚴重了。我們應當承擔起把地球重新變美的責任。」後來幾位女同學在草叢中發現一只被蜘蛛網粘住的小麻雀,帶到我面前,我細心地把那一根一根的蜘蛛絲抽掉,同學們都屏住呼吸看老師為小麻雀解脫困境。當小麻雀展翅高飛時,同學們都快樂地歡呼跳躍。走在公園的路上,同學們一邊集體背誦《弟子規》,一邊撿垃圾。我也在一旁撿,同學們把我手里的垃圾搶過去,還說:「怎麼讓老師撿垃圾呢!老師是長輩。」

有一天我們專門花了一節課的時間請同學們集體談論學了《弟子規》後的感想,同學們說了很多話讓我很感動:

有一位學生說:「我以前看到垃圾都是很不在乎的,但是現在我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會把它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去。」

一位學生說:「我學了『字不敬,心先病』知道自己是因為心里不想好好寫字才亂寫的,我現在的字寫得很端正。」

另一位同學說:「我覺得我在『借人物,及時還』這一點上做得不好,因為我借了別人的一幅棋,是一年級借的,我現在到了三年級還沒有還給他。」我馬上說:「本星期天買一幅棋還哦!要不然你就要欠別人一輩子了。」

以前我在管理班級時,用發小紅花,加分等方式激勵學生。本學期我注重在心理上督促學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我發覺這個效果很好。學生也一向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來自我激勵。所以現在同學們以能自己管理住自己為榮。因為倘若他們有人在關鍵時刻做「仁者」而不是「流俗」,那他會獲得老師和同學們名為「愛的鼓勵」的鼓掌。 

倘若我們這一代的教育者想要真正繼承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振興中華,一定要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精華。儒家文化首重教育,而教育應以德育為本位。這是圣學的骨干,像我們蓋一棟大樓,這是樓的架構,鋼架!一切經論是房屋里面的裝飾陳設啊!《弟子規》是結構的架子,非常重要,要真正相信、理解、肯做,不能只做表面。

我和孩子們決定以《弟子規》為人生的指南,踏踏實實學習,認認真真做人。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