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如是教化著我
在第七期兒童經典教育教師講習班的學員中,有一位尚在高校讀書的女生,面帶稚氣地走向講檯,與學友們一同分享,幾天來學習《弟子規》的體會。
臺前站穩後,她首先給在座的老師和學友們鞠躬。這一躬,非常的標準——90度,真誠而充滿敬意。這一躬,在她同齡的心浮氣躁、目無長輩的年輕人中,是極為少見的。
話就從鞠躬談起。她坦言講:「學習《弟子規》幾天來,我第一次學會見到老師,鞠躬問好。
以前,見到師長,頂多點點頭,打聲招呼就不錯了。學《弟子規》後,發現其中有許多教我們尊敬父母和長輩的話語。我將這種尊敬、恭敬內化為存心之後,纔能深深地鞠下這一躬。」
接著,她娓娓講述一件發生在餐桌上的事:『大家一起用餐時,桌上放著幾副公筷供大家夾菜使用。可我不小心將公筷放入了自己的口中。第一念我想:這筷子就當是自己的用吧。但《弟子規》上「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的教誨不斷在心中縈繞,我連忙站起身,主動換了一雙乾淨的筷子,避免大家少一雙公筷的不便。』
對她這種不以善小而不為,點點滴滴落實《弟子規》的認真態度,在座的學員們都點頭稱是。此時,她又給大家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
『中午,我將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放在院中的臺面上,就去忙別的事了。等我回來時,發現蘋果不翼而飛。平時我可能就不再過問這件小事了。但是幾天來,接受《弟子規》的熏陶後,我明確地做出判斷:這件事不能置之不理。因為《弟子規》上說「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我不能縱容這種行為。更何況在這樣一個傳播聖賢教誨的地方,犯偷盜罪,後果是很嚴重的。』
『於是我就在院中尋找。果然看見幾位男生正在分吃蘋果,那個蘋果很像是我的。於是,我鼓足勇氣,走上前,問他們蘋果是不是在臺子上拿的。一個男生支支吾吾地說,我們還以為沒有人要了呢。我一字一頓地把《弟子規》上的話背給他們聽:「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既為偷」。其中一個男生的臉紅了,另一個人也現出了緊張的神情。看來,他們已經認識到了錯誤。』
『此時,是不是我就可以轉身走了呢?《弟子規》教我們「泛愛眾」,我絕不能陷他人於偷盜的不義。於是,就大大方方地對他們說:以後注意就行了。這個蘋果是我送給你們的,安心吃吧!』
臺下,響起鼓勵的掌聲。
稍頃,她淚光閃動,感激地說:『《弟子規》真是太好了。現實生活中,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事,都能在《弟子規》中找到相應的答案。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聽到它!』
編後語:《弟子規》正是在在處處、引導我們如何仁愛待人、正確處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現實生活中真是隨時可以用到的啊!
本文由大方廣網根據第七期兒童經典教育教師講習班王學員的分享講話整理。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