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週一字

 

 

 

    (象形)(會意)字

    小篆畫:從聿從田有四界,聿即後世之筆,有書明不移改之意,田之四周有一,一示彼我之界,明示彼我畛域之界為畫,故其本意作「區分」解,(見說文徐箋)就是劃開的意思,唯俗省作畫,為今所行者。

    【音】話 hua 去聲

    【義】:

    【名】

1.

圖畫曰畫;描繪人物山水之形象者皆稱之。例:古畫、名畫、西洋畫、詩中有畫;又:「妙畫通靈。」(晉書‧顧愷之傳)

2.

寫字的橫筆叫畫。例 「字之點畫稀少者。」 (書苑)

3.

書法一筆謂之一畫,例:人字二畫,大字三畫;又:「字有難結體者,或因筆畫少而增添,或因筆畫多而省減。」 (書苑)

    【動】

1.

繪;描繪。例:畫餅充飢、畫蛇添足、畫虎類犬、畫龍點睛;又「畫以虎豹。」(儀禮‧鄉射禮)

2.

簽名。例:畫到、畫供、畫押;又:「五更飯罷走畫卯(在卯冊簽名報到候驗),水潦載道歸來晡。」 (李存義‧役謠)

3.

判;畫行,機關長官於公文上畫諾。例:畫行;又 「帝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六人,以為女尚書,使典省外奏事,處當畫可。」 (魏志‧明帝紀注)

4.

分。例:畫界、區畫;又 「茫茫禹跡,畫為九州。」 (左‧襄四年)

5.

止;停頓。例: 「冉求曰:『非不說(悅)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汝)畫。』」(論‧雍也)

6.

籌計;預防打點。例:畫計,畫策。又:「故願大王審畫而已。」(漢書‧鄒陽傳)

    【形】

1.

有畫飾的。例: 「畫戟長矛,五色介冑。」 (東京夢華錄)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一首優美的古詩,為我們一語道破畫機。畫,是人們對生命活力的讚美,畫,是人們生活中藝術和智慧的結晶。一幅畫,以作者獨到的視角,從豐富多彩的世界中獲得無限的創作靈感,通過作者的巧手,讓人們在生趣盎然的氣韻中,在一花一鳥,一丘一壑中領略生命的無限真味。

       畫,根據中西方藝術表現的不同,可分為中國畫和西洋畫,各有千秋。然均由點、線、形、色、韻組成,在作者精心的構思和勾勒下,給人們帶來鮮活生動、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

       西洋畫重於寫實,講究科學的透視效果,主張追求視覺上的整齊、對稱、均衡、和諧,以構造出逼真的視覺效果。通常用色絢麗大膽,給人帶來強烈的感觀衝擊。達‧芬奇膾炙人口的名作《蒙娜麗莎的微笑》堪稱西畫經典,畫中人物那仿佛可以觸握的雙手,以及深遠如海一般的微笑,牽動著無數觀眾的心靈。

       中國畫的美學特色有著深遠的歷史因緣和人文底蘊,它並不立足於事物形象的寫實模擬,追求盡力表達畫作的內涵與神韻,然而,一切又和諧地建立於,對景觀深度地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之上去詮釋,正所謂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從表現方式上看,可分為工筆劃與寫意畫,工筆劃「盡其精微」,寫意畫則「遺貌取神」。然書畫同源,雖工筆、寫意各得其趣,皆以書法為基礎,且注重筆墨本有的靈性,講求氣韻生動,以及畫境之外深遠寂靜的精神境界。

       一幅墨竹,西畫稱為靜物描繪,中國畫則仿佛於從四面八方的虛空中,抽取竹枝那迎風映日、偃仰婀娜的姿態,捨棄一切背景,甚至捐棄色相,胸有成竹,融會於心,然後以點、線的縱橫勾勒、書法的勁道,以及毛筆運用中特有的層次韻味,在墨色與宣紙強烈的黑白對比和筆法深妙的運用中,描繪出竹的生命神韻。

       故而中國畫深諳筆墨之法,墨分五色,濃、淡、幹、濕、焦;筆走八法,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入畫則點、染、皴、勾變化無窮。畫家能將一幅佳作「掃千里於咫尺,寫萬趣於指下」,全賴平素自身的修養和學識的積累,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人品不高,落筆無法」。寥寥幾筆或許就能揮就一幅傳神傳世的佳作,但背後卻是作者經年累月潛心苦修而沉澱出的技藝精華,以及自我品德修養的彰顯。

       「詩畫合一」則更是中國畫所特有的人文魅力的展示。唐代詩人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兼擅音律。精湛的藝術修養,以及對質樸的自然美所具有的敏銳而獨特的感受,使得他筆下的山水景物極富神韻,常常略事渲染,便能揮灑出一幅深長悠遠、耐人尋味的詩畫佳作。

       蘇東坡曾評價其詩風素淨,仿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作洗練,畫境清遠,雖著墨無多,卻能將心境化為物境,情景絕妙的融和,令人回味無窮。遺憾的是存世的畫作太少了,我們只能從先人存世的詩稿中,去歎賞那份超然物外的高士心懷。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正是詩人以畫家的角度觀察景物,運用繪法入詩,讀之賞之,儼然一幅曠邈幽深而氣韻生動的大寫意躍入眼簾,甚至那潺潺泉水的叮咚聲,亦猶遺在耳。詩畫無別,作者這份陶然自得的妙趣,深深地打動著古今讀者的心靈。此虛實結合,詩畫相融的境界,亦是中國畫的精華所在,更是中國傳統藝術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白。

       欣賞著一幅幅歷史畫作,如同聆聽一首首作者心靈的詩吟,或氣勢磅礡如沈周的《廬山高》,或溫潤遼闊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或閑和嚴靜如范寬的《溪山行旅》,或工整細緻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千古名畫,皆在筆墨的流淌之下,將作者的心境徐徐展開。「夫畫者,從於心者也。」心畫合一,賦予了畫作蓬勃的生命力。

       中國畫也罷,西洋畫也罷,畫家們用一顆尋找美的心靈,一雙尋找美的眼睛,將森羅萬象之美映射在方寸之間,將無窮藝術美感呈現於大眾眼前。徜徉在這些精彩的畫作中,無俗事拘牽,無雜思縈繞,身心煩勞頃刻頓消。深深感恩傾情描繪世間、傳遞美好的畫者和作品,讓我們疲憊的心靈,在美的享受中得以淨化,衷心祝願世間真,善,美的佳作永世流芳。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