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會意〉〈形聲〉字

小篆:「忘」,從「心」、從「亡」,亦從「亡」聲。「亡」本作逃匿解,有棄其所居之意,心有記識事理品物的能力,事理品物若不居於心而逸於外為「忘」。「忘」做不識解,乃不復記識之意。

其意為:

1. 不能記事曰忘。如忘記、忘恩負義,又如《列子?周穆王》:

「中年病忘,朝取而昔忘」。

2. 遺失、遺漏曰忘。如《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

章」。

3. 舍棄曰忘。如《後漢書?宋弘傳》「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

之妻不下堂」。

4. 無曰忘。如《平津侯主父列傳》「高皇帝蓋悔之甚,乃使劉敬往

結和親之約,然後天下忘干戈之事」。

5. 忘通妄。如《老子》「不知常,忘作,兇。」

6. 忘八謂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字。

「忘」字從心從亡,從字形上看就可意會,是指人、事、物、理等從心上消跡,不復記識。「忘」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常言說得好「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因此搞清什麼該忘,什麼不能忘就是大學問了。

「人之有德於我,不可忘也」。想想看,在生命的歷程中,誰有德於我們?生我養我愛我的父母;引導扶持栽培我成長進步的老師、領導;相伴我長大,共經風雨的兄弟姐妹、丈夫妻子、朋友、同事,還有披星戴月的公車司機、田間地頭耕作的農夫、提供基礎保障的國家、生養萬物的山河大地……靜心細思,發現一杯水,一碗飯的來歷中都蘊含大恩大德,自己日日生活在眾人和天地德澤的懷抱里。念茲在茲,知恩報恩互助幸福的生活,就從自己身邊開始。推而廣之,人間的和諧美滿,不就在「恩德不可或忘」的存心中降臨嗎?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人有怨於我呢?不可不忘。現實生活中,各人所處角度不同,難免有一些誤會、摩擦;或因一時迷於名利,辦了糊涂事,如果我們總懷恨在心,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首先看看體內的反應。美國華盛頓心理實驗室的研究表明,心存怨恨、氣惱時,人呼出的氣體含有致命的劇毒。乳母怨憤時給嬰兒喂奶,輕則使嬰兒生病,重則使親生骨肉夭亡。為身體健康,不能心存怨恨。

從外部看,如果念怨不休,不肯忘懷,人就活在怨恨的陰影里,小則交纏於日益緊張的人際關系中,大則會怨怨相報,困在不斷昇級的惡斗恐怖之中,傷身害命。我們要選擇這樣的心境,過這樣傷痕累累的日子嗎?古人有許多忘怨施恩的好典范。例如:

明朝的金誠,擔任刑部的官員。在未就官職之前,他常受到一位大戶張姓人氏的刁難侮辱。後來這位姓張者因涉嫌犯罪,被送到金誠處審理判案。金誠非但未借此機會報復,還設法了解案情,根據事實真相幫他釋罪解救。事後張姓人氏進見拜謝。金誠遂以禮相待,未提任何往事。張氏感動得不禁落淚,嫁掌上明珠給金誠的兒子,力修姻親之好。

不念舊怨,以誠相待,以慈相感就會有這樣和美的結局。如果金先生受辱不忘,趁人之危,兩人之間的怨仇會越結越深,甚至子子孫孫沒完沒了地在怨懟中度過。怨家宜解不宜結,現實生活中要有忘怨的度量,有放下的智慧,善能轉惡緣為良緣,這樣的人生豈不越走越舒暢,越走越痛快?

同樣的,還要有忘憂的功夫。俗話說「憂能使人老」,而且憂慮於事無補,反而障礙智慧的涌現和能力的發揮。有一長輩談她中年喪夫,家境捉襟見肘湊不足孩子的學費,自己又面臨失業的危險,愁得每天以淚洗面。後來她終於想通了,憂愁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使自己心緒低落,還影響身邊的人。於是她毅然決定忘掉這些煩憂,重新無惱地生活,下崗後還積極找尋打工的機會,心平地解決一個又一個生活的難題,終於將兒子培養成品才俱佳,已擔當重任的好青年,自己也在安享學習傳統文化的寧靜愉悅。年過五十的她,常常高興地說:「我感覺就像十六歲一樣年輕」。

人生難免遇到坎坷挫折,當我們備受憂慮痛苦折磨時,一定要提起勇氣,忘斷所有的煩惱和愁悶,給自己身心減負,再重新開顯愛敬無盡的能量,那麼人生必將展開喜悅并富有生機的新篇章。

我們的心,猶如一個大倉庫,若能記人之善,忘人之過;記人之長,忘人之短;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修德而忘名……則我們的心就是拒絕堆積垃圾毒素的眾寶之藏。

在春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同清理心屋,在當忘與不當忘之間,做智慧的抉擇,讓它輕松寬裕凈麗,釀出胸中一片新春的和暖……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