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甲文

 

金文

小篆

楷書

隸書

草書

 

<會意>字

甲文:「死」,羅振玉氏以為「從,象人跽形,生人拜於朽骨()之旁,死之誼昭然矣。」

金文:林義光氏以為「人為死」,系以人體成殘骨時為死。

小篆:從?,從人。「?」音殘,乃殘余之意,人具形體,亦具魂魄(即精神、知覺),如魂魄(精神、知覺)喪失則僅余形體此即謂之死,其本義作「澌也,人所離也」解(見《說文解字》許慎著)。澌為水盡之意,即人之精血涸竭、神形相離,而氣絕命盡之稱。

其義有:

1. 死亡之事曰死。如《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2. 死亡之人曰死。如《禮記?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3. 使人喪失生命。如打死、害死。

4. 感覺麻木貌。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手腳凍皴皮肉死。」

5. 阻塞難通的。如死路。

6. 不顧生命;拼死。如死戰、死守。

7. 至死,表示堅決。如死不認輸。

8. 固定;死板;不活動。如死腦筋、死水。

9. 不能通過。如死胡同。

常言道: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當一口氣不來,命即斷矣!又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面對這一生,我們應該掌握有限的生命,讓生命的活力,寫出光華璀璨的一生。

人既有生,就注定有凋零的一日。因此,我們不必恐懼死亡,故古人言: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縱觀歷史長河,有捍衛國家而慷慨就義,有舍生救人而從容犧牲,有手足情深為弟兄而死,有守護貞潔而寧死不屈。真可謂視死如歸,正氣凜然,死而無憾!

諺云:生於懮患,死於安樂。在懮患中,人能得到磨練與成長,而在安逸中最能墮落與消沈。人生最怕的是喪失意志力,一旦失去何異於死,尤其面對突如其來的重挫,或精神或財物或生死,種種的重擊,常能令人瞬間崩潰,恐慌而不知所措,最後走上不歸路。人何以會如此脆弱呢?就因為我們不明白人生苦短,死生無常的道理。而生命的真相,代代相傳,其實是永恒的。

翻開史頁,古今中外,許多圣哲經典,都記載了生命是有輪回的,人不僅僅只有這一生,有過去還有未來,今生肉體雖然結束了,但,又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所以人的精神是不死的。

但在現實的生活中,人確實是懼怕死亡的。例如:當醫生宣布得了癌癥,就仿如接到了死亡通知一樣。其實,癌癥并不可怕,也非不治之癥,加速死亡之因是內心的恐懼,造成嚇死的居多。

曾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學專家,驚聞幾十年的至友,罹患癌癥晚期,強忍悲慟去探視這位老友最後一面,望去老友瘦骨如柴,命在旦夕。他忍住淚水,在老友耳旁用堅定的語氣說道:老黃,你沒事的!肯定會好,而且一定會好!幾句話後,轉身離去,掩不住內心傷痛即將遠離這位老友,長廊上老淚縱橫。

不料,幾個月後,二人在一次會議上不期而遇。老醫生驚嚇不已,喜道曰:你病都好了?老黃感激回答說:感謝您老的探視,因為您是醫界權威,說我沒事,我絕對相信,您的一番話不僅注入了我生命的力量,同時,我經常以您的話語,日日勉勵自己,堅定自己一定可以好起來,此後身體就日益恢復了健康。

這個例子告訴了我們,堅定自己的信心,不但可以創造奇跡,更是活下去的動力,因此可以激發細胞的潛能,泛出新的生命活力。

生命的歷程,并非筆直的,蜿蜒的人生道路,總有高潮起伏時。無論是順境與逆境皆是佳境,對於人生都是成長也是鍛練。縱使遭受重重困難都有解困的辦法,千萬別掉進了人生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每個人與生都具有堅強的意志力、靈活的智慧、萬能的雙手,更有那鍥而不舍的精神,何況天無絕人之路,千萬不能輕易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學會堅強,學會坦然,人生才能充滿希望。

黃泉路上無老少。死,無需忌諱,那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誰也不能掌握明天的生死。但是,人命無常,我們更應該珍惜有限的生命,明白生命的意義,是延續宇宙繼起的生命,我們就應該堅忍鍛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好好經營人生,知恩報恩,珍愛關懷周邊的一切,切莫空留遺憾在人間!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