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聲> <會意> 字  
                        
                         
                         
                        小篆:儒,從人從需;本義作「學者之稱」解。學者乃有道之士,故從「人」。又「需」字,為需要義,學者乃人群中所最需要者。故「儒」從「需」聲。又〖揚子法言〗說「通天、地、人曰儒」。   
                            
                        
                         
                        其義有:
                         
                         
                        1.研究道學及有道德之人。如
                              
                        
                             
                         
                          
                        〖論語    
                        雍也〗「子謂子夏曰:女(汝)為君子儒,無為小 
                        人儒」。(為義的是君子儒,為利的是小人儒) 
                        〖周禮    
                        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2.孔子之道。如
                               
                        
                        
                         
                        〖漢書 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 
                        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
                         
                              
                        3.儒者的,有儒者氣質的。如:儒臣、儒將
                              
                        
                        
                         
                        4.儒雅。氣度雍容,學問深湛之謂。
                         
                        
                        
                         
                        5.柔也。
                              
                        
                        
                         
                        6.順也。
                              
                        
                        
                         
                        儒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治國的經綸,是立身處世典范。其重要代表典籍就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惟近百年來,因為國家動蕩,文化遭到空前的破壞,對許多現代人言:儒學的認知不僅模糊,甚至是一無所知!
                        
                        
                         
                        而儒學的教育就是倫常,何謂倫常?就是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五門倫理,這五種關系與每個人皆息息相關,一倫不好都會牽動其余四倫;故從堯舜時代治理天下,即從教化倫常開始。因為倫常是自然之道,其倫理是維系社會安定的力量,是國家富強之基。吾人從造字的深義中可以明白,原來「儒」是「人之需」啊!        
                        因為儒家教學宗旨就是讓我們學「道」,明白「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五倫,至於怎樣落實?就是行「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古云:「背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無論任何時代,「倫常」永為人類所必需,「道德」永為行為的標準。中國綿延五千年而代代承傳者莫不奠定於此。所以,身為華夏子孫,我們焉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不明白圣賢所教為何呢?
                        
                        
                         
                        
                        
                        若想進一步了解儒學,在本網傳統文化欄目中的「儒學簡介」,和時尚話題欄目其它項中的「挽救中國人的根--傳統文化」,有深入的介紹,歡迎參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