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金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草書

 

<會意>,<形聲> 字

小篆:和,從口,禾聲,本義作「相應」解,見<說文>,乃彼此心聲相應之意,故從口。又以禾本象嘉谷順垂之形,兼有相依從之意,相應乃彼此順而相從,故「和」從禾聲。

其義為:

1.睦曰和,親厚之稱。如《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

2.和諧之聲音曰和。如《馬融長笛賦》「心樂五聲之和。」

3.不剛不柔之稱曰和,恰到好處之義。

如《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4.媾和、講和之稱。如《國策趙》「故不若亟割此求和。」

5.沖和之氣曰和。如《易乾卦》「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貞。」

6.和順、平和曰和。如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7.親、相好曰和。如《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合曰和。如《幼學瓊林夫婦》「夫婦和而後家道成」。

9.調曰和。如《左傳隱公十三年》「臣聞以德和民,

不聞以亂」。

10.應答曰和。如應和,讀去聲。

11.連同,伴隨曰和。如和盤托出、和衣而臥。

12.向、跟、同曰和。  

「和」,由「口」和俱順垂之形的「禾」組成,含心口相應,和順相依之義。中國人一向愛好和平,數千年來「和」的觀念已普遍深入人心。如常聽的「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政通人和」、「安和樂利」無不是社會祥和、天下太平的描述。而要真正達此安和境地,首先,自己內在要能平,心能平,才有和可言;心不平,則一切對立、仇恨因而生焉。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宮的三大主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和「太和、中和、保和」的說法源於《易經》。其中究竟含何深義呢?茲分述如下:

「太和」:宇宙本來是和諧圓融的整體。人身就是一個小宇宙。大到我們身體外部的五官、四肢;內部的五臟六腑;小到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它們無不是和諧互助、共存共榮的。就好比,左手痛,不可能將手去掉,一定是右手去幫忙。是故,和諧互助,原本就是宇宙天然的法則。「太和」就表此含義。

 「中和」:就是我們人能隨順自然、和諧、互助的法則,用「中 」――至誠無偏心、無邪念地處事、待人、接物。在人自身,則心平氣和、健康長壽;在家,則家庭和睦;在國,則國泰民安;在全球,則世界和平。用這寶貴的「中和」法則,確能消彌紛爭、合大怨,而不留余怨。當今舉世的紛爭、恐怖災難,無一不是起因於不和,進而彼此怨懟越積越深造成的。終為兩敗俱傷,甚或兩相毀滅。故欲求人類真正的和平,唯用圣人所教的「和」才能去除不平,化解沖突。

「保和」:是指這與天然「太和」之道相應的「中和」之道,要代代保持下去,其望殷殷,其囑切切。我們的祖先知道如不保持「和之道」則會天下大亂。展閱中國歷史,王朝傾覆的原因無不由於「和」不「保」所引起。

和之道,大矣哉!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