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話題

 

 

 

 

「2016年釋奠禮」兩千多年前他的文化夢想

成就了今天的中國思想屬性

 

2016年9月28日,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誕辰2567週年。

他將教育的貴族專權推廣至普通百姓;他不拘泥形式,對待學生必定根據特質;他遊歷一生也難以推行的文化夢想,由遍及中華大地的弟子們將禮樂仁和的治國理念發揚光大,今天成為每個中國人的思想屬性。

很幸運,我們可以親臨北京國子監和孔廟博物館的「釋奠禮」現場,在皇城根腳下全國最高規格的孔廟,為夫子獻上一份真誠敬意。

北京孔廟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

而「釋奠禮」則是祭祀孔子的最高禮儀,與國禮同級。

典禮在上午9點28分開始。



在外等候時,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爺爺輩的老人迎接我們,這就是典禮主要控場者——「贊禮」。「贊禮」非常慈祥但極嚴肅,告訴我們「釋奠禮」是我們對夫子最重要的祭拜儀式,進入持敬門後,典禮就正式開始,不可以嬉笑亂語……隨後一聲:整衣冠,肅顏色……不覺肅穆而起。

進入持敬門,在大成門外夫子像前,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宣讀誥文,文曰:惟師,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

短短字句盡數夫子一生成就,心中誠敬之意更濃。

△ 大成門外,宣讀誥文


大成殿外,「釋奠禮」主要部分正式開始。

這裡回放新六藝班祭孔前期,北京誠敬仁舉辦專題課程「淺談釋奠禮」,張朝陽老師介紹到:釋奠禮作為對先師最高級別的祭祀禮節,三位主獻官會由參與典禮身份最尊貴的人員擔當,有時皇帝、大臣也會參與。典禮主要部分稱為三獻禮,分為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主獻官按照等級高低,三次進入大成殿內,向孔子神位、四配位上香、獻帛、獻爵; 與此同時有分獻官向大成殿內的其他先哲上香、獻帛、獻爵。

 


迎神,將神明迎進大殿中,接受我們的祭拜。

為什麼我們向夫子行的是四拜禮?本次的「釋奠禮」是根據明朝禮儀總結的,漢族人更喜雙數,平日裡行禮用再拜,「釋奠禮」時所行四拜,是非常誠敬的。而三跪九叩大禮、三鞠躬禮則延續清朝的禮儀,滿族更重視單數。

孔廟大成殿外,這裡的古槐樹、古紫藤非常美。

北京誠敬仁新六藝國學班師生和兩位「贊禮」合影 —— 典禮中的靈魂人物

有了對「釋奠禮」的基礎學習,雖然不能進入大殿內,但通過熒幕直播和執事的語言引領,我們都可以清楚知道儀式的進行狀況,內心同樣肅敬一致。

比起盲目地傚彷湊熱鬧,理解了每一個環節的內容意義,心明神會,纔會有習得。

典禮以外,國子監和孔廟內的建築和展覽也是非常值得參觀。



闢雍可以說是國子監內最重要建築了,它是天子為太學學生講課的地方。它是重檐四角攢尖頂的正方形大殿,外有環形水圍繞。張老師也講解過:闢者,璧也;雍者,環水。環形的碧玉意為圓滿無缺,象徵王道教化圓滿不絕。

雖然今天的池塘未必碧綠清透,池子裡的荷花也已凋謝,但周圍的一切都因為它的過去,它承載的內容,顯得有意義起來。



闢雍西側擺放了很多案幾,走進後很驚喜發現上面排放了《弟子規》的經文的石板。後面很多小朋友和父母一起來拓印經文。

科舉制度介紹展

在這裡面看到科舉制度的興起與發展。秦朝時期,重視軍功,靠戰績來提拔人才,後到漢朝,采用的是察舉制與征闢制提拔民間人才。從隋朝起開始實行科舉制度,在唐朝達到鼎盛。

雖然科舉制度一直被現代人質疑,但卻不能否定它給予了當時的普通人奮鬥的機會,以及同臺競技的平臺,讓不少有才學志向的普通人,也能在治國安邦上施展能力。

而這一相對公平的選賢系統,還影響了當時的日本、越南、朝鮮半島國家,他們都紛紛建立起自己的「科舉考試」。

在14世紀,歐洲也學習了這種通過公開、競爭性的考試手段來招聘官員的方式,後又傳到美洲。

雖然中國非常重視老師的威信,但依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但態度要端正,跪在地上是先對冒犯老師認錯,再態度誠懇地闡述自己的問題。既有禮制,又給學生思辨的權利,不就是最佳的教育形式嗎?

瞭解至此,八股文死板的「科舉」形象是不是一下豐富了呢? 以後大家來國子監要仔細看。

中國官德文化

孔廟大成門西側的展廳裡,細數中國的官德文化。為官清廉是我們對為官的最基本的認識,這展覽就非常詳細地解讀了中國「為官以德」的官德文化思想,包括官德的意涵、具體要求、落實監察制度等內容。並分別介紹了清廉、忠正、舉賢等突出的人物故事。

文曰: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樣的文字,中肯警示,為官者讀此,想必心多敬畏和感恩。

古代監察機構叫作御史臺。這是唐代御史臺的建設結構,設負責糾舉推鞫獄訟的立臺院、負責殿中供奉之職的殿院、負責分察百僚的察院,三部相互配合又相互牽制,形成一個完善的嚴密的中央監察機製。

同時也有探討總結為政之德的書籍。例如《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論述人君之道的一部政治文獻,對最高統治者提出種種規範要求。

唐代吳兢編修的《貞觀政要》,記載唐太宗與魏征、王珪等人探討政事相關事跡,是對君臣為政之道、德行修養的記載和總結。

在歷史中,更不乏優秀的官員事跡。

清代任官有回避制度,包括避親、避籍、職務回避。

如於成龍,康熙年間山西永年人,因避籍,四十五歲時被任命為廣西羅城知縣。羅城距離永寧千里之遙,已屬於蠻荒之地,朋友勸他不要去,於成龍則說:「古人義不辭難」,毫不猶豫就去赴任了。

清廉公正無私

漢代楊震深夜拒金;唐代宋璟,他取消了堂叔借自己名號的選官資格;

北宋寇准剛正不阿直言納諫,促成宋遼兩國達成「澶淵之盟」。

修身律己

唐代政治家陸贄,被陷害貶官至重慶偏僻的忠州,還編錄《陸氏集驗方》為百姓提供應對流行的疫情;

寫下「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名臣范仲淹;

清代施世綸為官公正廉潔、不畏強權、愛民如子的事跡被編譔成《施公案》。

忠良正氣

南宋抗金將軍岳飛;義勇抗元而殉難的文天祥文丞相。在他被囚禁時所作《正氣歌》有一股震人心肺浩然之氣;明代帥兵抵抗蒙古瓦刺的於謙,被冤殺後終被昭雪,改謚號為「忠肅」。

舉賢任能  銳意進取

善於舉賢才的狄仁傑、致力於富國強兵的王安石,明代重視科技農業的徐光啟。

……

時間走過百年,當時這些好官雖然經歷普通人不能承受的考驗和險難,可是他們卻一直得到上天和百姓的銘記。

為官思想熏陶再加以嚴格監察體系,可見中國古代制度是相當系統嚴苛。

想想古代做官不僅要通過嚴格的科舉考試層層選拔,還要接受嚴謹的監察制度審核,勤奮福報德行具足纔行,做官真的不是件容易事。



此次游學和學生一起細讀展覽,突然對習以為常的事情有了特別的情感體會。

有時候時間和語言的變化,會把自己和真實隔離開,捧過書、翻過資料以後,再看這些磚石古樹,都不再冰冷沈默,他們矗立百年,背後的故事和道理,讓這一畫一景真是意外得美。

放進孔廟裡的美照











大成禮樂舞蹈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話題:節日篇
網站導航 - 聯係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