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智慧話語

 

 

 
[1][2][3][4][5]

[6][7][8][9][10]

忍 經3

 無入不自得

患難,即理也。隨患難之中而為之計,何有不可?文王囚羑里而演《易》,若無羑里也;孔子圍陳蔡而弦歌,若無陳蔡也。顏子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原憲衣敝履穿而聲滿天地。至夏侯勝居桎梏而談《尚書》,陸宣公謫忠州而作集。驗此無他,若素生患難而安之也!《中庸》曰:「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是之謂乎?

譯文: 人生患難,也是常理。處在患難中卻能做自己的事,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周文王被關在羑里時而演繹《周易》,好像沒有羑里這塊地方;孔子被圍在陳國和蔡國,卻彈琴唱歌,好像沒有什麼陳國和蔡國。顏回用竹筐吃飯,木瓢喝水,卻仍然保持快樂;原憲衣衫鞋子破舊,卻能聲譽滿天下。夏侯勝在監獄中卻談論《尚書》,陸贄被貶到忠州卻作詩文集。對照這些,好像他們是一直處在患難之境才能安之若素。《中庸》說:「君子在任何地方都能自得其樂。」就是說這個道理吧?

 謝罪敦睦

繆彤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財業。及各人娶妻,諸婦分異,又數有斗爭之言。彤深懷憤,乃掩戶自撾,曰:「繆彤,汝修身謹行,學圣人之法,將以齊整風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諸婦聞之,悉叩頭謝罪,遂更相敦睦。

譯文: 繆彤從小父母雙亡,兄弟四個一直住在一起。等到各個娶妻,妻子之間不和,又多次有紛爭言語。繆彤很氣憤,於是掩上門,自己打自己說:「繆彤,你自己修身養性,做事謹慎,學圣人禮法,希望將來能夠整頓天下風俗,卻怎麼不能教育好家人呢?」兄弟妯娌們聽到這些話,都跪下來向他請罪,於是家人更加和睦地相處了。

 韓魏公在政府時,極有難處置事,嘗言天下事無有盡如意,須是要忍,不然,不可一日處矣。公言往日同列二三公不相下,語常至相擊。待其氣定,每與平之,以理使歸,於是雖勝者亦自然不爭也。

譯文: 韓琦在官府時,常有很難處理的事。曾說,世上沒有盡如人意的事情,必須要忍讓,不然,就一天也待不下去。他還說過,從前二三個同僚,相互瞧不起,說話相爭以至於互相攻擊。等到他們氣消了,他就上前為他們評理,一切以公事為宗旨。於是,即使獲勝的人也不再爭了。

 趙清獻公座右銘:待則甚喜,任他怎奈何,休理會。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盛怒中勿答人簡,既形紙筆,溢流難收。

譯文:趙拚的座右銘:對待別人要和氣,隨便他怎麼辦,不要去理會。別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從情義的角度寬恕他,不是有意氣作對,可以用道理來教育他。人在憤怒之時,不要給人寫信,既然形諸文字,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難以收回!

 程子曰:「憤欲忍與不忍,便見有德無德。」

譯文:程頤說:「能不能忍耐憤怒與欲望,便可以判斷他有德無德。」

 《呂氏童蒙訓》云:「當官處事,務合人情。忠恕違道不遠,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濟者。前輩當官處事,常思有恩以及人,而以方便為上。如差科之行,既不能免,即就其間求所以便民省力者,不使騷擾重為民害,其益多矣。」

譯文:《呂氏童蒙訓》說:「當官處事,一定要符合人情。忠恕與道德接近,沒有放棄忠恕兩字而能做成事情的。前輩做事,往往考慮使別人受到恩惠,而以給人帶來方便為好辦法。例如派差收租,這事既然不能避免,那麼就在其中力求使老百姓方便省力,不要使百姓負擔太重,以至於傷害百姓。這樣做的好處很多。」

 張無垢云:「快意事孰不喜為?往往事過不能無悔者,於他人有甚不快存焉,豈得不動於心?君子所以隱忍詳復,不敢輕易者,以彼此兩得也。」

譯文:張無垢說:「痛快的事情誰不喜歡做呢?但是事情過去以後自己往往後悔,對其他人來說有沒有什麼不愉快呢?怎麼能不想一想呢?君子之所以再三容忍,不敢輕意改變,就是從彼此兩個方面都能滿意來考慮。」

 或問張無垢「倉卒中、患難中處事不亂,是其才耶?是其識耶?」先生曰:「未必才識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恐胸中先亂,何以臨事?古人平日欲涵養器局者,此也。」

譯文:有人問張無垢:「倉促之中和處在危難之時,卻能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這是才能呢,還是膽識呢?」張無垢回答說:「這恐怕不是才能和膽識所能做到的。一定是他氣量過人,一向就有鎮定從容的素質。否則,恐怕自己心中先亂了,怎麼還能處理事情呢?古代的人平時培養自己的度量與情操,就是為了這個。」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