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学会表面对人微笑、握手的技巧,会令人作呕。「诚于中,形于外」,关键是有没有一颗恭敬仁爱之心。
|
◎ 明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脾气就会越来越好,不会出现「一语寒心,温情尽消」的令人悔恼之事。
|
◎
一个人的福分就在一言一行中积累形成。当一个人付出的时候,能力在提升,人缘在酝酿,勤奋付出的福分在增长。而逃避付出的人,得便宜了吗?真诚多付出者才是有福之人。人生最大的福莫过于孝养父母。 |
◎
力行是真功夫。学完圣贤的教诲能力行,才能真正受益。
|
◎
有恒是成功之本。
|
◎
处处尊重别人、替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行为是最好的就业自荐函,也是成就事业发展的好因缘。
|
◎ 当「缺德」成为群体严重的病症,社会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家庭不能无德,各行各业不能无德,否则天下大乱。
|
◎
个人如果没有德行,会祸延到家庭和团体。家庭也好,事业也好,德行才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
◎
见不得别人好,处处嫉妒障碍,这样的人生活在患得患失的痛苦之中。
|
◎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找份工作挣钱吗?一个大学生接受过多少人的栽培,得到过社会多少的供给?
|
◎
读书要志在圣贤,要回馈社会,演好每个角色,做好的榜样。一个好榜样做出来,一定起移风易俗的作用,不论走入哪个行业都是这样。
|
◎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是否要等毕业工作后再做?当下明白,当下就要去做。
|
◎
贪念太重,人生会有很多的陷阱跳不过去。
|
◎
不要羡慕成功,而要学会创造成功的智慧和德能。
|
◎
生一个孩子不难,教育好一个孩子才难。
|
◎
生在异乡的马来西亚华人,深知他们能够在当地生根,能够有好的发展,仰赖的就是孝悌、忠信、勤俭的中华传统圣贤教诲。
|
◎
现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希望什么样的人与你合作?都愿意与有责任心的人共事,工作好做,令人放心。而现在的企业家就是苦于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
|
◎
企业家要求推荐能做到《弟子规》的人。确实,员工的人品,绝对远重过产品的品质。我们当下重视自己德行的培养,就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不败的根基。
|
◎
人生不仅有工作的角色,还有家庭的责任要讲。而做好这一切的根本就在德行。能找到根本,是人生很大的幸运,本立而道生。而德之本又是什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找到孝之本,人生才有根基。
|
◎
问:态度是不是很难改?
答:态度习惯不难改,关键是自己肯不肯踏出这一步,踏出去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态度绝对不难改,一定要突破自己预设的障碍。
|
◎
问:现在人都说要有个性,要有主见。而当主见和个性会损害他人利益时,应该怎么办?
答:流行思潮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放着几千年教育出无数圣哲人的中国文化经典不用,而用这种流行思潮指导自己和下一代――很危险!要有明辨流行思潮对错的能力,必须依靠经典教诲建立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