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前往北京诚敬仁首页

 

 

 

 

 

只要找到路 不怕路遥远

金蔓丽

 

到今年十月三日,我学习《弟子规》整整十年。最近这段时间,我翻看了这些年来的笔记,反省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和提升。

当初,我曾发愿用数年时间把《弟子规》全部做到。可是,十年下来,发现自己没有一条能做到圆满。原来,能把《弟子规》真正落实好,既需要从细致入微处下手,又需要有持恒的功夫。这不同于过去考试、追求学位,只要在一定的时间里下苦功夫就可以达到目标。每个人积累的习气都很严重,要想改过迁善、真正按照《弟子规》的规范让自己“脱胎换骨”,需要在复杂的现实中反复实践。

“父母呼,应勿缓”,在平静时我还能做到,遇到诸多事情交杂一起时,听到父母的呼唤,不仅不会“应勿缓”,还可能气急败坏地发牢骚。“父母教,须敬听”,当我自认为父母的教训不合时宜、已经落伍时,要么敷衍了事、“听而未听”,要么直接反驳。劝家人吃素,我基本没有“怡吾色,柔吾声”,而是经常用要挟、威胁、任性的方式,完全把“势服人,心不然”忘在脑后。

至于“谨”、“信”篇对言行举止中细节的规范,我在某一段时间还可能坚持约束自己,但后来往往又因原谅自己再犯、怀疑动摇再犯、忘掉约束自己而再犯,或者遇到挫折沮丧退心再犯。有时候,自以为已经彻底改正了,但遇到境界还是不能提起正念。曾有一次,我梦到自己跟人相处,对方误以为我很能干,梦中的我就企图掩饰自己的不足。“诈与妄,奚可焉”,追求名闻利养的心在梦中都时时浮起。梦境中的不善还可以在清醒后留意到,现实中随意“流过”的恶念可能自己都无法察觉。

遇到朋友好心相劝、上司指出问题,或者小朋友因无知讲出我的短处,我还能虚心接纳或一笑了之。但是,如果对方是恶意、愤怒、带着嘲讽等情绪批评我,或者对方措辞不当,或者反复指出我的问题,或者对方严重误解让我觉得委屈,或者对方当着他人面讲出我的过失,我还是会“闻过怒”:反驳、争辩、为自己解释,或者急躁、不耐烦。

遇到一个我反感的人、地位与我悬殊的人、个性我极不喜欢的人,我会生起排斥心;见到邻里中喜欢的人就打招呼,否则就假装没看见;接到不想听的促销电话,口气就会不耐烦、对人不尊重;只对自己生活圈子里的人(如学传统文化者、同龄人)感兴趣,对其他人常常“视而不见”……忘了“凡是人,皆须爱”。

学习了《了凡四训》中的“谦德之效”,我也曾立志要修谦德。我常常会读《了凡四训》列举的“谦光逼人”的例证,可是,当我遇到类似境界时,却无法“表演”出谦德,常常是咄咄逼人、与人争执且自以为是。

似乎听懂了,欢喜接受了,境界现前了,规范全忘了,结果又错了。怎样才能有效地落实《弟子规》?

我开始深入经典,不仅读《弟子规》,也读相应的儒释道经典,以及师长们对经典的开解。“好学近乎知”,越是深入学习,我越发现自己的过恶此起彼伏,而且,自己每个“过”的背后,都反映出内心修养的欠缺。例如,有时候在尊长面前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高见”或自我夸耀,忘了“对尊长,勿见能”,是因为内心深处有强烈的好胜心、名利心;自己经常“忙多错”,背后是一颗浮躁、急功近利之心,实质上是贪心;有时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弟子规》不一致,还不愿面对、不愿承认,为自己的过恶找借口,更不愿向别人当面道歉,“倘掩饰,增一辜”,背后隐藏的是自己的虚荣心、傲慢心、愚痴心;听到人质疑“善有善报”,有时会急躁地跟人争执,忘记了“势服人,心不然”,内心深处还是有嗔心、愚痴心;“见人善,即思齐”,可是,我见到别人善,往往还不服,觉得别人也没什么了不起,或者承认别人之善、也想学习,但目的不单纯是提升自己的品德,却夹杂着想要超过他、战胜他,这背后隐藏的是好胜心、嫉妒心、虚荣心。

我也曾下决心养成好的习惯,如言行举止落实“缓”、“慢”、“整齐”、“端正”……可是,做到一次、几次或者一段时间还可以,却无法长期坚持做好。通过学习“多元德艺”,过去浮躁的心能安定一些了,跟自己比有些进步,可是,跟《弟子规》的标准比,还差得很多。“勿自暴,勿自弃”,既然自己通过学习,可以比过去进步一些,那么,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就可以更上一层楼。

“学问深时意气平”,经过这些学习和反省,方知自己真的“过恶猬集”。因此,我的傲慢不平之气消了很多,谦虚之心隐约生起了一点点。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过恶“发作”的“频率”和“幅度”在减低。过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发现己过而自责时,内心都会很痛苦,有时要一、两周不能释怀,还会把过去累积的怨恨“翻”出来“温习”、“强化”。现在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一般不感觉那么痛苦,而且往往可以经过较短一些的时间就能提起正念,不为烦恼所纠缠。

当初遇到《弟子规》时,我觉得自己还不错,跟周围很多人比,很多人还不如我。不仅拿《弟子规》的标准检查自己,还经常对照《弟子规》,看别人哪里做得不够。网上购物遇到质量问题、到公共部门办事遇到管理有缺欠、联系售后服务人员遭遇办事不完善等等,我立即想起“过不规,道两亏”,跟人起争执。事后照着《弟子规》的条文反省,怎么学了《弟子规》,心中的怨气没有减少、而且比过去更容易发火?

仔细想来,别人确有考虑不周、处理不当之处,不过,这样的错误我自己也犯过,或者我的亲人、朋友也犯过。出现这些过恶,归根到底是因为无知,是因为我们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育。我学习了《弟子规》,才认识到自己错了,别人可能还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应该包容他们,给他们醒悟、成长、改过的机会,并为之祈祷,愿他们有缘接触到正法教育、忏悔改过;也从中学到教训,避免自己犯类似的过错。

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分别执着,才见到别人的“过恶”。例如,今年夏天,父亲连续几天夜里说口渴、多次起来喝水,喝过水后要坐上一会儿才躺下入睡。我帮父亲倒水,陪父亲坐着,然后安顿好父亲才回自己房间。这样连续几日,我感觉身体有点疲惫。有一天夜里,父亲多次起来喝水后,清晨四点钟又几次喊我起来“找袜子”,我因睡眠不足很烦躁,就冲父亲发火,把“应勿缓”、“行勿懒”、“怡吾色,柔吾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等等完全忘在脑后。后来想起,母亲过去帮我带孩子时曾经说过,孩子如果健康就不会“折腾”,否则一定是哪里不舒服。父亲夜里多次起来,应该是身体不适,我怎么还对一个身体不舒服的老人发脾气?经过中医调药后,果然父亲夜里不再起来。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惭愧,明明是自己对父亲关心不够,还怪父亲。学了十年《弟子规》,遇到境界还是习惯于责怪别人。

当我们习惯于责怪别人时,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错;“将加人,先问己”,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位置反观自己,就会发现,别人没有过,原来是自己习气很重:有自以为是的习气,才会看到别人都是错。因此,见人“过”时,真的需要常常“内省”!要忘掉别人之恶而生自惭之心,记住别人之善而生感恩心。

况且,我们与人争执,其实真正伤害的是自己。记得我小时候,当父亲严厉责怪我、而我又认为被冤枉时,我就会故意“穿反鞋”——当时,周围的孩子还分不清鞋子的反正,我已能分得清,因此受到大人的赞扬。我以为与父亲“对着干”、偏不做大人赞扬的事情,可以惩罚到父亲。现在回头看,自己的横逆伤害了谁?父亲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只是笑笑而已,自己的脚却不舒服,真正受到惩罚的是自己!同样道理,当我遇到不顺自己意图的情形时,如果用横逆的方式企图报复别人,反而会自食其果。

换一个角度看,那些“制造”不顺境界的人和事,恰恰为我提供了历练的机会,我应该欢喜接受挑战。正如师长教诲:“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态; 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 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的独立; 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

现在,试着换个角度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各有各的长处。“言语忍”、“步从容”、“闻誉恐”、“道人善”、“理服人”、“房室清”等等,《弟子规》中的很多条目,我周围都有人落实得很好,他们就是我的榜样。

刚接触传统文化时,自己的想法、做法常常会遭到质疑或引来异样的目光,当然,也与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偏颇、落实得不到位有关。我曾经感到孤独,很遗憾周围没有同路人。

感谢《弟子规》!因为学习《弟子规》,我有幸遇到了理解、关怀、支持我却不求任何回报的良师诤友:真诚地为我指点迷津,热心地向我提出建议,毫不避讳地指出我的过失,毫不吝啬地与我分享经验教训,在需要时,毫不犹豫地给我帮助;当我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时,由衷地为我高兴。甚至,在我迷惘时、质疑时,给予包容与理解,并不厌其烦地与我沟通,帮我导入正确的求学之路。虽然相隔遥远,虽然相交淡如水,却让我常常感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过去,我被家人、同学、同事公认为“天生”手脚不协调、动手能力差。听到老师讲“人有万德万能”、“人一能之己百之”,我终于鼓足勇气学习做家务。

起初打扫房间,本来不太脏的房间,经过我几个小时的处理后变得一团糟;我做出的饭菜更是色香味都很差。努力再努力,我也请教过一些人,读过“扫除力”、看过网上烹饪视频,虽然跟自己比有些进步,但仍然做得很差。于是,我开始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先天”小脑不发达。“勿畏难,勿轻略”,我敢于挑战自己的短板,也算不畏难了,怎么还是做不好?是哪些细节疏忽了?

有一天,偶然发现公园厕所管理员的房间十分整洁。管理员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残疾男子,都能把房间打扫得如此干净,做卫生难道真的是件很难的事吗?

《但尽凡心》里面讲到柳公权受到一位残疾人的启示而发奋学习书法的故事。我遇到的困难,与残疾人学书法所克服的困难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原来,自己还是“畏难”了!

我开始反省自己,我对待家务,像过去对待学习、工作那样认真过吗?在学习、工作中,我会反复揣摩、向他人学习、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做家务时,我用过多少心?我发现自己做家务时,往往在很多细节上都习惯地“应付”一下:这里可以不严格要求,那里可以敷衍一下,省下时间去看书、听老师讲解;做事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按部就班,而且总想“抄近道儿”、结果却“欲速则不达”。说明自己内心里还是轻视家务。

于是,我每天回顾自己做事的细节,从细微之处总结自己干得慢、干得不彻底、出现疏漏、把握不好时间、火候的原因,修正自己的做事步骤和方法,并向专业人士请教,还经常重新翻看笔记、改进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多做,反复做,天长日久地积累,从生转熟,慢慢地,我做家务的水平跟自己比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能让家里人接受了。但是,读到崔老师、常老师的分享,以及跟周围很多人比,我还差得太多,甚至不能达到“及格”标准。我知道,自己还需要继续磨练。

举一反三。只要经常重复《弟子规》中所鼓励的行为(语言、念头),反复尝试止住不正当的行为(语言、念头),就会慢慢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好习惯会发展成好性格、好品德,好品德就能改变命运!这个过程不是上刀山下火海,而是“铁杵磨成针”,并不需要太高深的技巧,只要肯做,愿意从细节做起;只要有恒心,不半途而废;最关键是要对《弟子规》有信心、对师长的教诲有信心,人人皆可因落实《弟子规》而改变命运。

老师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习气,因此,每个人都是修行人。《弟子规》是依“圣人训”整理出的行为准则,可以引领我们恢复本善的性德。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修行之路,即使路途遥远,只要坚持下去,“死而后已”、“世世常行菩萨道”,定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照顾失能的母亲何其艰辛,能如此细心昼夜不离床地照顾,孝女必有老天的眷顾!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www.dfg.cn

前页 / 后页

*-*-*-*-*-*-*-*-*-*-*-*-*-*-*-*-*-*-*-*-*-*-*-*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