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前往北京诚敬仁首页

 

 

 

 

 

不忘初心

《尹陈童训》观后感

陈灵宝 北京诚敬仁

人生在世,有机会向道求学,是一件幸福的事。在求学路上,到处是考验,处处是诱惑,最后是否能够成就自己这颗向道之心,还需始终牢记初心,稳步前进。下面分享观看《尹陈童训》及自身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伊川先生是当时的大儒,尹焞听说他要来洛阳,准备拜他为师。母亲说:“他是不会轻易收徒的。”尹焞:“娘,您教导孩儿,一定要拜德行高尚的人为师,孩儿也想试一试。”当他去拜见伊川先生,遭到拒绝时,他说愿意接受一切考验。伊川先生为了考验他拜师学习的诚心,于是约他第二天巳时,在洛阳城外十里亭见面。恰巧第二天风雪交加,尹焞为了拜师不迟到,提早出发,此时是风雪最大的时候,尹焞忍受天寒地冻,艰难地来到十里亭。当伊川先生得知后,以为是他的书童交代错了时间。伊焞解释说:“晚辈与长辈见面,提前到达,这是晚辈应该遵循的礼仪;能够跟随先生,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弟子也能够克服。”伊川先生为尹焞的坚定诚心所动,并为他的守礼而感到欣慰, 收他为徒。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生路上能有良师指引,可以成就自身的学业和道业,是何等有幸。还记得2008年年初,当时还在上海工作,刚接触传统文化不久,那时传统文化已在祖国大地重新焕发她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之心,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和尹焞一样,当时对老师仰慕已久,想要追随老师学习,但苦于求师无门。

清晰记得,那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刚结束三天。那天,在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是山东庆云书院招聘书法老师。当看完招聘要求后,心生退意,因为自身当时还不具备相应的要求。硬着头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简历,还提交了一幅书法作品,因为学艺不精,所以心中并不抱多大希望。

尽人事,而听天命,也许是人有善愿天必从之。5月31日那天,刚好休假,像往常一样在宿舍里练书法,此时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打开后发现是应聘有回复了,内心激动不已。信息说我有接待方面的工作经验,公司也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可以到北京来面试。当时立马决定,要去北京参加此次面试,还专门做了体检。现在回想:我本来就是做接待工作,换个单位又有何异,还要跑到北京面试,成不成功是未知数,还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路费。但正是这份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向往之心,就如尹焞对伊川先生的那份仰慕一样,做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

恰逢可以休年假,告知同事自己要去北京旅游,而事实是怕面试不成功,乘此机会来北京旅游一趟。当时为了节省盘缠,买的是火车票,路程近17小时,坐到腰酸背疼,而这也像尹焞拜师路上的艰辛与坎坷,但内心却充满了希望,好像那是登向希望的天梯。到了北京,下火车后,按照提示路线,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来到北京的一个郊外,当时感觉这边特别偏僻和荒凉,内心中有很多的不安和疑虑。当踏入小院,一片祥和的环境,让一切的不安和疑虑都抛到九霄云外。当面试完,公布录取通知时,感到特别意外,被录取当书法老师,接受为期两年的脱产培训。那份激动喜悦之心,难以言表,仿佛还在昨天。

回到上海,办理完辞职手续,接下来全心投入学习,心无旁骛。记得当时开班,全班将近40位学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同学离开,三个月后,班上同学只剩半数左右,同窗的离去并没有影响到自己,因为自知底子薄,需要多学习,离开的虽然各有因缘,但并没有受其影响。

四个月后,原本学习两年的计划暂时搁浅,我们被派往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联艺校任教,远离这块文化故土,但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因为老师始终在背后默默关心我们的成长。半年后回到小院,原本的同窗已所剩无几,而这些似乎都在考验自己,不因他人的去留,而动摇了自己的初心。

当尹焞读书分心发呆时,伊川先生说:这些日子以来,为师让你一直读诵你已倒背如流的《论语》,这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吗? 尹焞心生惭愧,不明何因,请教老师。先生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训练你的定力。只有内心定下来,不受来自外部事物的干扰,才能够真正领悟书中的含义。为师让你反复诵读《论语》,就是为了让你的心定下来。

回想老师要求我们经典默写考试时,自己也有很大的疑惑,这些经典都已经背诵过,为什么还要默写呢?还得花很多时间,重新复习背诵。与其如此,不如用这些时间背诵更多的经典,心中有很多的不解。但因为是老师要求,也就勉强参加。

从默写《弟子规》、《孝经》、《三字经》,到《大学》、《论语》、《中庸》,每通过一门科目的考试,自己的心灵都像是被洗礼过一次。原本背过的经典,为何受益不多,原来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不明其中的经义,对于自身的修为并无多大益处。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每次的读诵,都会有不同的体悟,对内心更是一次成长,也慢慢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为何古人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当尹焞在追随伊川先生学习十年后,幼时旧友卓尔出现,向他请教如何用现有的金钱,赚取更多的财富时,他建议把钱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为自己积累更深厚的福德,但卓尔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卓尔虽然有了钱,但却变得势利,这更加激起了尹焞内心的志向,他希望通过科考取仕,来建议当政者推广教育,移风易俗。

到公司工作多年后,每逢放假回老家,会有亲戚朋友劝我们,可以回到家乡开个书法教室,还是蛮赚钱的。我们都说:“好好好,等机会成熟了,我们一定会回来的。”这也只不过是人家的好意罢了,也没有必要放在心上。其实我们也很清楚,回去后可以利益当地的一些孩子,但却很有限,毕竟大家学习都只是业余爱好。而来我们公司学习的学员则不同,大家大多是有使命的,回到当地可以利益更多人。相比之下,所能利益到的人群自然心中有数。多年来,虽然不断有同仁离开,内心只有默默祝福他们,毕竟人各有志,每个人的初心不同,犹如乘火车,虽然大家都坐同一趟列车,但每个人到站的点却各不相同,不必因为他人提早下车,而内心有所动摇。

当尹焞踌躇满志参加科考时,发现考试题目是批评前朝大臣所提的意见,有悖礼仪,因此放弃作答。回家告知母亲实情,说无法用朝廷俸禄奉养母亲时,母亲却说“你只要用你的德行来奉养我就足够了”。当他想要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却无处着手时,母亲建议他可以像孔老夫子一样,通过教育改变民风。

就像尹焞一样,人生似乎在不断地经历各种考验,而最让我们棘手的是孩子的学业问题。我们出门在外,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学籍成了我们的心病。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想辞职回老家,自知这是不负责任的想法,更是有违自己的初心。孩子无法在北京落户,也无法在北京高考,通过再三思量,我们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在重庆杨老师书法教室附近买套房子,一来方便工作,二来可以兼顾孩子的上学问题,天无绝人之路,而这一切都还算顺利。

尹焞旧友卓尔,在发家致富后,不懂得如何利用有限的财富,为自己种下无量的福德,在一场火灾之后,一切化为乌有。但他后来听取了尹焞的建议,将所攒到的财富,去帮助需要的大众,也慢慢重振家业。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自己虽然在经济能力上没法帮助他人,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多元德艺,帮助更多的有缘人。

尹焞最后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设帐授徒,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尹焞立志育人的精神,赢得当时及后世文人的敬仰。

古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志。自知才疏智浅,虽然没能像古人那样,但至少可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曾经也有不少学生问:陈老师,您会在诚敬仁一直做下去吗?说实话,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毕竟人生无常,又有谁可以确定自己明天将会身处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每当自己内心动摇时,也会翻开曾经面试时的那份简历,那里有一颗自己诚挚的初心,虽然言语还带有些青涩,却经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终始”。

 

 

 

尹焞志诚坚定拜师求学之心,值得效法,确实可作为工作与生活的导航。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www.dfg.cn

前页 / 后页

*-*-*-*-*-*-*-*-*-*-*-*-*-*-*-*-*-*-*-*-*-*-*-*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