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尚话题

 

 

春节习俗拾萃

春节习俗之二

春联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春联的起源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桃符是中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时中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联语不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而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且用粉红笺写出,叫「春贴纸」。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春联的形式和贴法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现在的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一般情况下,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福字

大年三十,人们把大红纸上写的「福」字贴在中堂、室内的墙上、门窗上,表示「迎春接福」。贴「福」字,是人们对新一年的良好祝愿和对美满生活的追求。「福」在古书上有多种解释,如「祐也,休也,善也,祥也」等。它总体上的含义是「长命富贵」和「吉祥如意」。先秦古籍《韩非子》中说:「全寿富贵之谓福」,意思是长寿再加上富贵就是「福」。过去的春联也常将「福」与「寿」联系在一起,只有向善行善,才有祥瑞、平安,才能保证富贵和长寿。因此,一个「福」字既概括了中国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期盼,又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生存状态的渴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贴「福」字的由来

清代吴振棫《养吉斋丛录》中说,十二月初一日,有开笔书福之典。溯其起源,自圣祖时已书赐近臣。这就是说,除夕贴福字的风俗,可能是源于清代帝王书「福」字以赐近臣的活动。《查初自集》记载:「康熙四十三年甲申除夕前一日,蒙县赐御书大福字」,「乾隆以来,皆川季冬朔日在重会门开笔书『福』,又嘉庆丙寅茶宴」。《御制五福联句》诗注载:「御书第一福字,悬于乾清宫正殿。其余宫廷围苑等处,张贴共十九幅。」从上述记载可看出,清时「福」字是皇帝御笔亲书的,是赐给亲王和大臣的,代表皇帝的恩惠。书写的是那样认真,御赐又是那么庄重,可见此举之重要了。书「福」赐「福」既然是宫廷中过年的大事,自然要影响到民间,于是就形成民间贴「福」字的习俗。新年伊始,人们自然都在期盼「春满人间福满门」,便以贴福字来寄托对新一年的良好祝愿。

结语

一对对春联洋溢着希望和憧憬,一张张福字衬托出喜庆与吉祥。值此春回大地之际,愿我们彼此怀揣美好的祝福,耕耘内心的福田,让亲切的笑容与温婉的话语,给人如沐春风的温暖,春风化雨的温柔。若能心存善意,面带春风,久久必获吉庆,福气自会盈门。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 后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