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尚话题

 

 

饮食有节

从小就听老人们说「饭吃八成饱」,可每当面对各式各样的面点、饮料、瓜果时,我们早已把这些叮嘱抛到脑后,为满足一时的口欲,却忘记了肠胃的负担。

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肠胃已大不如前,出现胃胀、反酸、打嗝等小毛病,或在某次聚餐后上吐下泻,送到医院急诊科时便发现,原来诸多急性肠胃炎的「同难者」们,大都由于聚餐时暴饮暴食导致的。

老人们的叮嘱此刻在耳边响起,感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老人们的这句话,到底有多少道理蕴含在其中?而我们又是否真的明白呢?

从中医角度看,饮食通过脾胃来消化吸收,然后转变为精微物质来补充全身的气血。脾胃「工厂」不但每天处理食物总量是有限度的,而且工厂自身也需要消耗能量来完成工作。

一方面,它将食物的精华部分供给全身,另一方面将食物中的糟粕传输给肠道。这样,如果饮食过量,首先导致「工厂」负担过重,每天总有处理不完的食物在「工厂」内部堆积,称为「食积」。

食积过多就会腐烂、发臭,内生湿热,出现口臭熏人、嗜食凉物、反酸烧心、大便粘腻、小便黄浊等异常症状。接着,食积进一步妨碍了工厂的正常工作,出现打嗝嗳气、饭后腹胀、易饥食少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小儿则会导致厌食、积滞、疳证等疾病。

其二,由于「工厂」需要增加额外的能量来处理多余的食物,所以饱食后,大量的气血被动员到了脾胃,此时,身体往往出现倦怠困乏的表现。而大量的食物充盈在胃中,使脾胃的气机没有运行的余地,这样反容易伤脾,日久则易患糖尿病等。

《老老恒言》说:「凡食总以少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补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饱则脾过于实而滞气」。

书中还提倡饮食要顺应天地阳气的盛衰,「午前为生气,午后为死气,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避死气也。《内经》曰: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故早饭可饱,午后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虚。」

中午之前,天地之间的阳气最旺盛,人体的脾胃阳气借助外界的阳气则功能增强,而午后夜间,天地之间的阳气渐渐衰退,阴气渐渐生长,则人体脾胃的功能也应该处于减少的阶段,如此,才能养护脾胃脏腑。

「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成。若吃十成,已不养人。吃十几成,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神疲。」饮食八九成才能达到「养人」的目的,这与中医养生的理论相符合,只要不饥饿,少食有利于全身经脉气血的畅达,达到「冲和之气,沦浃脊髓」,滋养全身的目的。

其中有关「食多短寿」的说法,已经被现代西方科学所证实,研究表明:节食是长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节食,还有利于促进疾病痊愈。《老老恒言》说:「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虚,则经络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诀。」反之,饱食则会导致疾病反复,中医称为「食复」。在小儿外感肺炎等疾病时尤其需要节食。

「胃是百病之府,贪食是百病之根,节食是百药之首。」

进而,节食还有利于睡眠,《黄帝内经》说:「胃不和则眠不安」,说明饱食会影响睡眠质量,出现多梦、夜卧不安等症状。长期饱食导致脾胃食积,则会导致失眠等疾病出现。

反思现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则恰恰与之相违,夜生活和宵夜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所谓的享受,然而种种疾病却接踵而至,违背了饮食的正常规律,身体往往因此受到损伤,得不偿失,这是值得我们在生活中警惕的!

感谢网友提供资料

感谢陈医师整理编辑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编辑

www.dfg.cn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